李登海:玉米地里的一粒“金种子”

21.09.2015  17:11

   中国山东网9月21日讯 (实习记者 李娜)“如果美国农民华莱士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当记者在登海种业公司试验场向李登海提出了这一疑问时,李登海犹豫了一下,随后微笑着提高了嗓门说道:“我想对他说,你们美国农民能做到的,我们中国农民也一定行!”说这话的李登海今年已经66岁了,但他丝毫没有退休的打算。

  李登海有“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之称,是一名农业科学家;他创立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却每天头戴草帽、脚蹬胶鞋、身着工装在玉米地里,是一名农民企业家;他搞科研又创立企业终于致富,是一个亿万富翁。四十多年来,李登海致力于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先后七次创造我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一次创造我国春玉米单产最高纪录,全国累计有12亿多亩的土地种过他的种子。他在杂交玉米方面,特别是在紧凑型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

   农业科学家:2次创造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李登海与新中国同龄,1949年出生在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西由镇后邓村。1966年,他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3年后,因为种地高产被选入村里的农科队当上了农民技术员,并逐渐走上玉米高产研究之路。

  1972年,李登海获得了一份我国农业专家1970年赴美国考察农业的考察报告,报告中介绍了美国先锋公司总裁华莱士先生,这个农民创出美国的玉米最高产量纪录每亩2500多斤,这对李登海触动很大,当时李登海家乡的玉米产量一般只有200-300斤,最高也就是300多斤。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李登海想到了毛主席的这句话。从此,“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成了他一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从1972年夏天起,李登海开始培创玉米高产攻关田,进行玉米高产攻关试验,踏上了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的征程。

  1972年李登海的高产攻关田亩产超过500公斤以后,他引用全国100多个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通过120多块高产攻关田的试验,没有一个品种能超过660公斤。李登海经过高产攻关的实践,在我国率先发现和证实了平展型玉米的高产极限。1989年,李登海培育出创造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的掖单13号,亩产达1096公斤。2005年,这一纪录再次被改写,达到1402公斤!截止到目前累计推广面积12亿多亩,累计为国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200多亿元,为我国的杂交玉米科技进步和玉米高产作出了贡献。

  在种子产业化方面,1985年,李登海在我国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产业化的科技型企业,比农业部1995年提出的育繁推一体化的改革要求整整提前了十年。企业从2万元起家发展到2014的32亿元资产的规模,成为国家首批、农业首个“国家创新型企业”。2013-2014年,连续两年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种业上市公司的第一位。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民的增收作出了贡献。

   农民企业家:再干20年为国家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00亿

  1984年5月,已是全国夏玉米纪录创造者的李登海,破格转为国家干部,后又任县科委副主任。坐在舒适的办公室,他浑身不自在,恳切地对领导说:“我这辈子只和种子有缘,还是让我再回玉米地吧。”

  此时,农村已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李登海一无所有。他硬着头皮求刚刚农转非的老母亲,把母亲的户口迁回农村,利用母亲的几亩口粮田和从亲戚家租来的地搞实验。

  莱州市原称掖县。1985年4月,李登海的掖县后邓实验站成立。1987年,实验站改为掖县玉米研究所,1993年发展为莱州市农科院。1998年,李登海成立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每天在玉米地里劳作搞研究的李登海走上了公司经营和管理的道路,但他还是心心念念着玉米的研究。后来,他卸任董事长一职,担任登海种业有限公司的名誉董事长,全身心投入玉米研究。

  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表达了与李登海合作的愿望。“我国种子法明确规定,主要农作物种子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中方必须控股!”李登海斩钉截铁地说。经过长达近7年的马拉松式谈判,先锋公司终于让步。2002年11月,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种业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公司成立,中方控股51%。2005年,登海种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李登海以11亿元人民币的身价赶超了袁隆平,于是媒体又给他添了个光环:“中国科学家首富。”然而,此时的李登海依然是庄稼人的模样,每天在玉米地里搞研究。

  李登海告诉登海种业的高层领导,登海种业不只是一个产业化的民族种业公司,更要在做好种业发展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继续高举“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旗帜,在高产攻关和高产品种选育方面作出新贡献。为解决“中国人多地少需要提高粮食单产”的国家难题,继续努力探索、继续开拓创新,力争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记者问李登海在未来几十年里有什么目标时,李登海豪迈地说:“我前半生为国家创造了1000亿公斤的粮食,我60岁后不是退休,而是争取再为国家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00亿作贡献;生命不息,创新不止,创新无止境,高产无尽头,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科技创新中去,争取再干20年,要干出60-80年的研发创新业绩,等于再活一辈子。”

   亿万富翁:不让儿子继承财产要设立科学创新基金

  “我的儿子要继承我的事业,而不要继承我的财产。”李登海要求儿孙不是要去继承自己的资产,而是要爱国爱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立志发奋图强,继承“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伟大事业,为了国家努力拼搏,为了国家开拓创新,为了国家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面对亿元的身价和资产,李登海准备设立“李登海科学创新基金”,为能够继续进行“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伟大事业提供资金保障。未来的农业科学创新需要依靠农业院校的学生,李登海对于当下农业教育和农业学子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干农业是个苦差事,现在的学生太不能吃苦,而且在实验室里研究的成果很多都不适应外界的生态环境,如果要做出真正的贡献,就应该深入农田脚踏实地地实践。”

   种粮大户:三年种“登海605” 去年利润十几万元

  “现在的农用物资,比如农业运输机械、生产及加工机械、农药、种子、化肥等成本越来越高,土地的租金也在涨价,人力成本更是今非昔比,种地的人必须得精打细算,选对种子是重中之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的种粮大户王振朝对记者说道。

  据王振朝介绍,他种了80多亩玉米和小麦,用“登海605”品种的种子已经3年了,去年纯收入十几万元。提到“登海605”的种子,王振朝根据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总结了登海玉米的四个优势。一是同等土壤水分条件下,每亩地增产50公斤左右,他种了80多亩地,每年增加收入9000元左右。二是登海玉米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性的优势。三是由于收割玉米后晾晒比较麻烦,登海玉米的含水量少,一般晾晒4-5天,而其他玉米则需要一周以上。四是玉米不仅是人们吃的粮食,也有饲料的用处,养殖户更加喜欢含水量少的登海玉米。

  李登海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粮食产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更为农民们增加了收入。很多人拿他和美国的华莱士作比较,他曾在座谈会上说:“为种业研究作出贡献后的华莱士当了美国副总统,我既不是什么大官,也无心从政,我只想在玉米地里搞研究为国家提高粮食产量。”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
山东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旅游景点和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