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四个着力”纵深推进医改
今年以来,枣庄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取消药品加成为切入点,统筹推进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人事分配、资源配置等综合改革,取得较为明显成效。
一是着力抓关键,重点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将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纳入改革,实现区域、机构、政策全覆盖。自今年7月1日起,22家参与改革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并下调大型设备检查检验费用,同步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近2000项,总体不增加群众就医负担。改革4个月,成效初步显现。在“降”方面,22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及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2.16亿元。在“控”方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33.0%,同比下降3.9%;门急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放缓。在“调”方面,医疗服务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0.8%、9.1%,医疗收入同比增长14.9%,医院总体运行良好。
二是着力聚合力,统筹推进编制备案制管理改革。 市编办核定市直7所公立医院编制及人员控制总量,共收回空余编制133个,收回后剩余编制2525个,确定人员控制总量4919人。坚持政府监管和医院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市直公立医院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编制管理模式。医院原编制内人员事业身份记录在案,新增人员实行备案制管理。目前已为7所市直公立医院公开招聘164个专业技术岗位、备案制专业技术人员309名。
三是着力筑网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全市已建成6家县级综合医院,其中三级甲等1家、二级甲等5家;已建成4家县级中医院,其中三级乙等1家、二级甲等3家。全面完成47所镇卫生院、73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镇卫生院房屋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1144台,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87.2%,每2.6万人拥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实有在岗人员476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146人,占87.0%;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58人,占39.0%。全市累计培训全科医师2706人,实际注册全科医师478人。全市共有村卫生室1756家,乡村医生5235人。从今年起为7275名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离岗老年乡村医生,按照工作年限每满1年每月2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四是着力搭平台,以医联体建设推进优质资源下沉。 打造“三纵一横”医联体,“三纵”即市精神卫生医联体、市妇幼保健医联体、市中医医联体,“一横”即滕州·山亭“跨区域医联体”。建立健全公立医院与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医联体内实行“三通”,即:人员互通,促进医联体内各类人员合理流动;资源互通,共享检查、检验设备,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互通,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预约挂号、预约住院、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已覆盖11家医院、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家镇卫生院和1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