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由“种粮情结”到“科普创客”
枣庄市山亭区万恒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魏洪光,成立合作社短短5年时间,由起初的230亩发展到目前的1800亩的种植规模,成功走出了一条科技、科普相叠加的新型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被乡邻们亲切地称之为“科普创客”。他先后荣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山东省乡村科普之星”等称号。
返乡包地的领跑者
2007年秋,魏洪光毅然从滕州返回家乡创业,他和弟弟魏洪军根据农民的意愿,一次性承包别人不种的土地230亩,主要从事粮食种植。在生产中,他坚持按标准化组织生产,有效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每当种植面积确定后,魏洪光总是认真总结上一年的经验,请来专家指导培训,结合经验和专家意见,总结两点:一是选用优良品种,二是科学种植,精心管理。不仅如此,先后承担实施了了山东农业大学余松烈院士的小麦高产攻关项目,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专家高庆荣教授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配合高教授在他们基地先后繁育出山农22、山农23、山东24小麦新品种累计600余吨。他积极学习、推广农业种植技术,采用秸杆还田、土地深松、配方施肥、宽幅精播、一喷三防等技术,使粮食产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在2012年山东省粮王赛中(小麦),经省专业组实打小麦亩产745.1公斤,荣获鲁西南赛区冠军,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粮王”。
土地合作社的发起者
善于抓政策机遇的魏洪光,乘着国家鼓励加快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种养、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东风,便和他弟弟等5人发起,以自己种植的600亩土地为核心,于2009年12月组建并经工商注册了“枣庄市山亭区万恒土地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吸纳入社员760户,规模经营土地1800亩,下设农生家庭农场、万恒养猪场、恒运农机合作社等三个基本单位,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和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几年来的精心运营,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种、养结合,互为补充,既可保证利润的平衡增收,又可以活化土地,改良土壤,保证农业良性循环;二是粮食增产,社员增收。由于土地规模种植,良种、良法配套,使粮食增产。原农民种植的小麦亩产平均400公斤左右,现在合作社平均亩产550公斤,作为种子每斤高于市场价30-40%,统一机收、机耕、机播,机械化程度提高,种植成本降低,土地产出率提高了;三是大力推行秸秆还田,这样既疏松了土壤,避免耕地板结,同时腐烂的秸秆可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降低了化肥的施有量;四是合作社成立五年来连续四年给社员分红,2014年度社员亩均收益率比入社前提高了36%。魏洪光不仅为社员创造了更多打工和创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架起了农民通向市场的“致富桥”。
科普惠农的推动者
魏洪光的万恒土地合作社被省、市列为生态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以来,他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将小麦、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谚语形式汇编成册,并制成挂图,免费发给农民。围绕科技兴农这一核心,聘请省、市农业专家为科技顾问,并主动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枣庄市农科院等专业科研院所合作,将农作物良种以及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给农户,使该社逐步形成了品种示范、良种繁育、技术培训“三位一体”的完善推广体系。在此基础上,他还建立了农作物产供销网站,通过网站和专家远程视频,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研究市场发展方向,并在网上免费宣传、推介,为广大农户和客商架起了“绿色通道”,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他还充分利用基地培训中心、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培训,并适时组织基地农户外出参观学习、交流技术。除组织基地内的科教骨干定期对农户进行培训外,还聘请了山农大教授、专家及市、区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到基地对农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推广新配方、新技术。几年来,魏洪光先后参与实施了小麦良种繁育、小麦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和3414配方施肥试验工程及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等项目,参与并完成了作物高产攻关、各种试验、示范项目30余项,实施了“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推广”等科研、推广项目,累计无偿为示范户提供良种和农资价值10万余元。(山亭区经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