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发展信心,坚定改革决心

09.12.2014  02:08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题:树立发展信心,坚定改革决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述评

  新华社记者

  引领大国经济,需要坚毅的战略定力与驾驭全局的智慧。

  实现大国梦想,需要坚定的民族自信与坚持不懈的奋斗。

  2014年,中国经济必将刻下鲜明的历史印记——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常态,面对风险挑战从容镇定,创新宏观调控精准发力,全面深化改革有序展开,全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新常态,见证中国经济新成就、新亮点、新变化。

  新常态,彰显中国经济新趋势、新高度、新作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正迎接新机遇,迈上新征程,走向新时代。

  (小标题)迎接新常态,实现新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坚定沉着,统筹施策,引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7.4%,7.5%,7.3%……合理区间,起伏甚微,态势良好,今年前3季度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全年经济走势大局已定。

  数字背后蕴深意。从定向调控到结构优化,从创新驱动到内需发力,2014年中国经济稳步前行,亮点频现,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态势,开创出新气象新格局。

  2014,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势头并不明朗,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不定,债务风险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区域动荡给世界经济增加诸多变数。

  审视国内,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旧矛盾与新问题交织,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

  一季度中国经济遭遇“倒春寒”:增速跌入6个季度的谷底,实体经济成本高企,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三驾马车”拉动乏力……

  一时间,各种议论不绝于耳——出台强刺激政策还是加快人民币升值?放缓改革步伐还是推迟转型升级目标?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4月25日,春意渐浓。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要坚持现有政策基调--会议向海内外传递出坚定的信心。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对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由酝酿逐步趋于成熟。

  10多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7月底,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

  这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这是沉着冷静的深刻洞察。

  新常态意味着新考量——

  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二战后连续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长的经济体只有13个。

  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国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永远保持每年10%的增长速度,即便是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说。

  新常态蕴藏着新跨越——

  长期以来,作为拉动经济的“火车头”,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潜力亟待释放。

  新常态催生着新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通过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审时度势,谋定后动。

  7月29日,盛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阐释——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这是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战略取向——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

  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从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从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到积极稳定对外贸易,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到增加民生保障有效供给,一系列新思路新决策,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新动力。

  走过春华,迎来秋实。盘点一年来中国经济走势,新常态下不断涌现新亮点,夯实了人们对中国经济航船平稳前行的信心。

  前3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

  12月5日,岁末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动力充沛,发展前景光明。”——这是中国以自身实践对世界作出的自信宣示。

  (小标题)顺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调控方式,精准发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顶住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敏锐抢抓先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推进经济战略转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展示了党中央对新常态下中国前景的底气和信心。

  这信心,来自改革的全面深化;这信心,来自调控的定向精准;这信心,来自开放的崭新格局。

  “现在,中国经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激动人心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年终将至,在中国经济即将以平稳增长、提质增效收官之时,人们不难发现,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转型升级红线鲜明、贯彻始终,结构调整从容有序、步伐坚定,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精彩纷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5日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把宏观调控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深化改革相辅相成,更加重视预调微调、精准发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强实体,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鲜明特点。

  当前形势下,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但新常态下,这根“定海神针”怎么投、投向哪里,却大有讲究。

  中央把着力点投向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行业,包括加快大气污染防治、中西部铁路建设、加强健康养老服务等。

  11月18日,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个重大工程包”第一次向公众披露,投资“组合拳”已呈现推动结构调整的新特征。

  激活消费,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消费偏好会由制造业产品向服务业产品转变。

  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

  今年以来,中央确定重点支持6大领域消费:扩大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才能强化中国经济的肌体。党中央、国务院持续采取行动,不断强化实体经济。

  简政放权持续推进,分7批取消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国家统计局对44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43.1%的企业感受到简政放权影响,其中81.6%的企业表示满意。

  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上半年国家连续两次定向降准,大力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11月21日又果断出手实施非对称降息,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中央决定实施普遍性降费,进一步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4项具体减费举措,预计每年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400多亿元。

  外贸出口对我国就业和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央审时度势,为稳定外贸进出口持续发力。

  今年5月,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16条意见发布,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措施。《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稳定资源性产品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口。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在持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同时,中央着眼未来,精心谋划,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布局谋篇。

  谋篇要抓住发展的关键。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的讲话,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每年涉及上千亿元资金的近百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大蛋糕”将优化整合。

  谋篇要紧扣协同的要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中央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以来,三省市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协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三个重点领域取得率先突破。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再到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我国区域发展加快推进。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以海路重点口岸为重点,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极正在逐步成型。

  谋篇要有世界眼光。新常态下,中国更需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新常态下,中国和世界尤须携起手来,共迎挑战,共同发展。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起新常态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中国愿意同各国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为亚太互联互通、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庄严宣示。

  “一带一路”海陆并举,南北呼应,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经提出,产生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中国这只大鹏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行得更高、更远。

  从加强金砖国家合作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到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这一宏大战略将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未完待续) 

  原标题【 树立发展信心,坚定改革决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述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