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即墨筑多道防火线保森林安全
山东省即墨市的森林防火工作难度不小。
即墨市山林面积15.5万亩,由于分布分散,再加上近年来降雨量小、风干物燥,森林火灾的发生机率和防范难度都在不断增加。
如何有效遏制森林火灾发生,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安全,成为即墨市林业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即墨市在做好常规防火工作的同时,把森林防火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山头和地块,初步建立起森林防火网格化责任监管体系,基本实现了森林防火精细化管理。
摸清底数有的放矢
实现防火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摸清底数。
自2014年起,即墨市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森林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汇总,摸清火灾发生重点区域和隐患关键部位。
调查结果显示,即墨市山林面积15.5万亩,有豹山、钱崮山、笔架山等10大山系、1018个大小山头,分布有主要进山路口325个、林内及林缘墓地221处、山会庙宇活动场所30处,重点区域、关键隐患部位576处。
即墨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即墨市这些大小山头都属于开放式山头山系,各个重点区域、关键隐患部位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大,而且森林火灾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因此,森林防火的主要任务是防住火、不起火。
六道防线杜绝火患
只有彻底杜绝火患,才能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为此,即墨结合全市各个区位的网格化工作,将森林防火纳入精准化管理体系之中,利用生态林补助资金建立起镇级护林队伍,按照每300亩林地配备1名护林员的标准,对所有山林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责任网格化管理,构建起6道森林防火线。
即墨在全市325个主要进山路口,由所属村庄安排1-2人设立关口,实行封山禁入,对确需进山人员收缴火种、宣传教育、规范进山行为,建立起第一道防线;在221处林内及林缘墓地和30处山会庙宇活动场所,安排1-2名村级护林员负责现场值守,做好现场禁火、收缴火种等工作,建起第二道防线;安排镇级护林队伍负责巡护山林、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随时报告山情林区社情等工作,建起第三道防线;由村“两委”干部负责督查村镇两级护林员上岗履职情况,建起第四道防线;机关干部实行包村庄、包山头、包重点区域、关键隐患责任制,建起第五道防线;镇和街道班子成员主要负责本管区护林防火措施的落实,建起第六道防线。
定人定岗责任到位
通过设立村级护林员、镇级护林员等护林岗位,即墨市以乡镇为单位,以所有山林和重点生态公益林为网,以每300亩为一个网格,依主要进山路口设防,依重点隐患关键部位布防,建起森林防火网格化责任监管体系,实现了森林防火体系网上有格、格中有人,责任人清楚、工作职责明确。
在每个网格中,即墨市都配备了一名护林员,负责巡护山林、及时发现违法行为、报告山情林区社情等。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负责本村护林防火工作,解决村庄存在的防火问题,关键时期安排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对重点区域、关键隐患部位值守人员进行再加密。同时,市林业局机关干部、班子成员负责日常督导,一旦出现火情直接到一线进行现场指挥。
即墨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网格化管理细化了责任,实现了定人、定岗、定责,调动了防火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减少了森林火灾的发生。下一步,即墨市还将会同相关区位和部门,建立健全全市森林防火网格化责任监管平台,逐步实现森林防火精细化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