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靠产业实现万余农民脱贫
农村大众报武城讯 (记者张天银 孙成民 通讯员陈峰 王玉磊)“当了半辈子农民,现在俺却能每月15号准时领工资。”日前,60岁的武城县老城镇范庄社区农民王振双说。她在昌盛产业园上班,那里活儿不累,工资及时。作为省建档立卡贫困农民,2016年5月,她被昌盛日电光伏科技示范产业园优先录用。跟她一起进棚务工的,还有729名有劳动能力的当地贫困农民。
位于武城县老城镇范庄社区整村迁建复垦区的昌盛日电光伏科技示范产业园建成之初,武城县就与其达成协议,将16个大棚提供给社区附近贫困户零租金使用5年,大棚运营所得收益以股东分红的形式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帮助16个村的48户134名贫困户脱贫。如今,老城镇政府出资租用了这家产业园的32个大棚,成立专业合作社,其余32个村的贫困人口以入股的方式享受收益分红。“薪金+股金+租金”,光伏大棚这一“造血式扶贫”模式已惠及老城镇所有村庄农民。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致富,实现共同富裕。”武城县委书记张磊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武城县按照“一镇一案、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制定镇、村、户的精准脱贫方案,坚持推进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整合编制60个省定重点村扶贫产业项目43个,涉及拱棚蔬菜、光伏发电、畜牧养殖、特色种植四大产业,目前43个项目已全部完工,贫困户陆续通过分红、直接参与项目等方式实现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同时,该县配套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非重点村扶贫项目建设,使群众脱贫有项目、致富有门路。
武城县还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各类扶贫项目实施,该县将行业扶贫任务梳理细化为17项,分解到41个部门单位,县直有关部门制定出本部门行业扶贫实施方案,贫困村出行难、用水难和就学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同时,该县积极推进社会扶贫,筛选60家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与60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对接帮扶。其中,德州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投资350万元开展的“百村+千家+万户”帮扶活动成效显著。
在2016年的贫困村专项评估验收中,武城县扶贫开发工作交上一份耀眼的成绩单:全县预计退出贫困村22个、贫困户3969户,净减少贫困人口105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