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伙从“港漂”变身CEO 每周往返内地和香港
根据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数据,自从2010-2011年度开始,内地学生赴港留学的人数呈现井喷式爆发,截至2014-2015年度,内地赴港学生人数达到11610人,即过去5年内每年都有约577个学生从内地到香港读书。
虾饺、馒头、港式早茶……吃着混搭早餐,他是吴苏,80后文艺青年,山东济南人,2008年赴香港科技大学深造,现在已是一家香港企业的执行总裁。2010年,他在家里的资助下,用自己的积蓄在香港西贡区购买了第一套房子,从“港漂”变成了新香港人。吃完早餐后,吴苏坐着公司车,赶往深圳。“最近几年,越来越多香港公司开始北看,我现在一周有4天在内地,未来我相信会更多。”吴苏在深圳有2家分公司,每周多半时间往返于内地和香港。
“港漂”
2008年,吴苏赴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
大学毕业后吴苏放弃英美高校选择来到香港科技大学读研,吴苏说:“香港科技大学这么年轻却发展这么迅猛,我想去看看,毕竟见证奇迹的机会并不多。”
吴苏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同学们。一排右一的女孩现在是他的妻子。
2008年,香港特区政府,放宽内地毕业生无条件留港一年,如果在港持续工作七年,便可获香港永久居民资格。
吴苏毕业后毅然选择了留在香港,加入了英皇金融集团任职分析师,成为了一名“港漂”。吴苏说:“香港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我想去学学。如果有一天我掌握了香港金融的精髓回到内地,又比香港人更了解内地,再加上我的管理和市场能力,我的核心竞争力将是独特的。”
根据香港大学2011年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内地生毕业后选择留港发展。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地毕业生选择回到内地发展。
2010年底,中国掀起一股物联网浪潮,跃跃欲试的吴苏与香港科大同学一起回到了无锡创业。吴苏凭借自身积累的资本运作实操能力,与创业伙伴一起将一间小科技公司迅速发展壮大。
“新香港人”
2016年9月,吴苏获得了“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称号。
2013年1月,由于家庭原因,吴苏再次回港定居并出任香港科技大学企业中心成员——中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CEO至今。
吴苏的照片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来到香港,吴苏最惊讶是香港便利的交通。
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道路网络大致分为公路、桥梁及隧道。数据显示,目前香港有15条主要行车隧道、1325条行车天桥及桥梁、1197条行人天桥及行人隧道。这些基础设施保障了香港的交通工具可以乘载着市民到达每一个地方。
“一出门就能找到巴士、地铁、电车,可以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香港生活也很便利,商场都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下雨天,可以不淋雨就在商场间穿梭。”吴苏告诉记者。
说到这几年香港最大的变化,他说:“现在去香港街头问路,用普通话回答你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在一些景区和购物的地方,会说普通话成了标配。”
根据2017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人口中,华人比例约为92%,5岁及以上人口中,能说普通话的人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40%增加至2016年的49%。
为了响应国家“双创”的号召,2016年,吴苏公司出资支持香港科大的科研发展,组建“华夏中衡-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能源控制联合实验室”。吴苏公司还在2017年独家冠名赞助“百万创业大赛”香港科技大学深圳赛区。作为最年轻的总评委,吴苏说:“这些年,看到了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内地参赛选手,看到大家的创业激情,我都想再去创个业了。”
2016年,吴苏与郭晶晶、李云迪等共同当选“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