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入鲁项目落地成效明显
全国知名民企入鲁助推转调创洽谈会签约项目2234个,总投资2.89万亿元。推动民企入鲁项目顺利落地是省委、省政府交给省发改委的一项重大任务。一年来,我委出台扶持政策,定期调度,现场督查,组织有关部门与项目单位面对面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汇聚多方力量全力推动项目顺利落地。截至2015年底,民企入鲁项目落地率达到87%,到位资金7842.5亿元,占总投资的27.04%。
一、落地项目助推转调创作用增强
民企入鲁项目批量集中落地,拓展了实体经济优质增量,加快了经济转调创步伐,支撑了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一是带动了转型升级。 民企入鲁落地项目90%以上为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万达游艇产业园、联想烯烃化工、阿里巴巴电商产业园、传化智能物流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汉能光伏、特变电工智能电网、康得膜材料、紫晶立方3D打印、步长中医药等一大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多、容纳就业广的落地项目,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以优质增量促进了存量调整。在济南、青岛、东营、枣庄、菏泽等市落地的传化智能物流港项目,为周边企业降低物流成本40%以上,强化了关联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身实力。
二是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菏泽市民企入鲁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占到该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0%以上。德州市民企入鲁项目到位资金超过1000亿元,达到签约总投资的55%。临沂市民企入鲁项目落地175个,其中43个项目建成投产。机电产业园等22个项目被确定为全市观摩项目,柳工叉车等58个项目列为市重点项目。蒙阴县不锈钢精密五连轧六连轧等项目相继落地,促进了特色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走实了科学发展示范县的绿色发展之路。
三是化解了过剩产能。 滨州市着力引进铝精深加工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投资138亿元的发动机零部件、航空航天铸造铝合金、年产28万吨高性能特种铝合金、500万只个性化高端轮毂等10余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5个项目已投产或部分投产。莱芜市投资90亿元的金属复合材料项目,利用碳钢板材生产不锈钢复合板,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批量试生产。
四是培植了财政税源。 德州市2015年民企纳税过千万企业124家,110家是招商企业,纳税过亿元的五家民营企业全部是招商项目,有力缓解了经济下行对该市财政形成的压力。据不完全统计,聊城市招商引资项目对全市新增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
二、全力推进民企入鲁项目顺利落地
在企业投资意愿下降、项目融资难融资贵、建设用地紧张等困难情况下,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提高民企入鲁项目的履约率、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切实增强对经济增长稳定的拉动力。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 广泛深入调研,汇集各级各部门合力,出台了加快推动国内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顺利落地的政策性文件(鲁政办字[2015]95号)。明确了要素投入重点保障、产业政策优先支持的具体措施,建立了联席会议、履约管理、督查考核、重点项目、落地责任、投诉办理等制度,形成了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全程跟踪服务机制。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组织民企入鲁重点招商项目与土地、环保、金融等部门的双向对接沟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与省工商联等部门凝聚合力,重点推进全联执委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将传化公路港、步长中医药等12个民企入鲁项目纳入2015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在用地保障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三是开展考核督导,强化激励导向。 制定方案,密切沟通,争取省委组织部将民企入鲁项目落地情况纳入了全省科学发展考核体系,激发市县抓项目落地、抓有效投资的积极性。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工,逐步建立起招商月通报、落地季调度、半年实地督导、年度全面考核的“四位一体”长效推进机制。组织9个省直部门分组对各市项目落地情况进行了2次督查,集中签约项目现场查验,其他项目按5%比例随机抽查。
四是推动市县交流,促进互学互促。 针对各地管理部门不一、编制相差悬殊、工作进展不平衡的状况,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市县加强相互学习借鉴,切实把民企入鲁项目顺利落地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设立机构、扩充编制、内外资招商职能融合等组织手段,台账管理、进度通报、“领导帮包”、“四新四看”、“在线视频”等工作方法,有效地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投资意愿。 有序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省级累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超过50%。国家省市县纵向贯通、省直部门横向联通的投资审批在线监管平台正式运行。“联系服务千企”活动扎实推进。实施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启动了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出台了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债券融资功能等政策,推出了总规模超千亿元的省级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1200亿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展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
三、全面提升国内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不断总结丰富完善推进项目落地的经验做法,积极构建良性循环、统筹联动的国内招商引资新格局。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指导方式转变,不断提升环境招引能力和可持续招引能力,全面提升国内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一)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指导。 利用好各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各地招商亲商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良好舆论氛围。筹备召开首次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14年以来国内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推广典型经验,强化工作指导,增强工作合力,形成良好的招商工作氛围。
(二)推进招商引资模式创新。 深入研究省情市情县情,围绕“十三五”规划、“一业一策”转调方案和产业链补链强链需求,策划包装一批重点招商项目。择优支持世界儒商大会等政府性招商平台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支持电商服务产业博览会等社会化招商平台做大作强,打造山东特色招商载体品牌。积极推进招商模式创新,进一步优化定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等精准招商模式,进一步深化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社会化招商模式,进一步探索PPP项目专题招商、创新创业孵化器招商、工业地产招商等新模式。
(三)深化项目落地工作服务。 深入落实鲁政办字[2015]95号文件精神,促进重点招商项目顺利落地。及时确定年度招商重点项目,建立台账,进行清单管理。加强协调对接,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政策扶持等推进措施。适时组织片区工作调度、对接协商、专题研讨等短平快的精准推进活动,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突出矛盾和问题。
(四)协调开展用地督查。 用地制约是影响项目落地的共性难题。2012-2014年,全省批而未供、土地闲置面积有81.23万亩,2015年各市新增用地指标19.48万亩,上半年仅使用1.2万亩。针对土地总体大量闲置与项目用地困难的结构性矛盾,协调配合国土部门开展土地使用专项督查,督促各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存量挖潜指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促进建设用地有效利用。
(五)优化 督导考核内容和机制。 本着可行性、可比性、可持续性原则,配合省考核办及时调整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指标,并纳入常态化管理。协调争取统计部门将招商引资项目情况纳入统计范围,为招商引资分析、考评、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健全完善督导内容和流程,强化市级招商重点项目推进第一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