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打造林水会战精品工程 切实推进造林绿化步伐
近期,滨州市把林水会战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运作,坚持把林水会战与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等结合起来,大力推动林水会战的立体式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林水会战成果的效益。把林水会战、生态文明乡村创建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人力、物力、政策“三管齐下”,调整财政投入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落实奖补政策,努力实现由林水会战向生态滨州建设的转变,注重弘扬湿地生态文化,建立良好的湿地保护体系,实现由增量扩张向提质增效的转变,打造精品生态工程、高效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与产业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由政府具体操作向市场运作的转变。重点把长深、荣乌、济青三条高速公路绿化作为工作重点,全面实行政府租赁土地造林。按照绿化林带基础条件分类推进,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效果。要推进湿地修复保护。启动建设沾化秦口河湿地公园,重点建设好博兴麻大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及沾化思源湖、无棣饮马湖等省级湿地公园。加快二代冬枣的推广和三代的研发,不断提升产出效益。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采取多元化造林、营林模式,进一步创新机制,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吸引大企业、大公司和外资等投资林水会战建设,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
近日,滨州市各县区全面做好林水会战,坚定精品意识,提升林业生产水平,增加造林绿化总量,打造了众多林业生产建设新亮点。目前,滨州市林业建设完成合格造林4.9万亩,农田林网3.2万亩,高速公路精品绿化工程28公里,县乡道路绿化263公里,河流干渠绿化85公里,新发展林下经济2万亩,滨州市林水会战取得新成效。滨城区采用政企业合作模式,打造1800亩秦台精品生态混交林。无棣县采用了“逐级租赁,梯次流转”的方式,从村、镇、县三级对造林用地进行规模整合,将分散零星的盐碱荒地连接成大面积的造林用地,最后由无棣县政府对外进行统一发包,推进造林主体由政府向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造林大户转变。企业造林、家庭农场、合作社已成为无棣县造林绿化的主要力量,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实现了片林和苗木高标准、规模化栽植,一年来,无棣县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完成成片造林1.2万亩,新建农田林网0.5万亩、绿色通道38公里、水系绿化12.5公里、村庄绿化33个。滨州经济开发区把抓好造林绿化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以黄河二路为代表的四条主干道路的绿化提升,抓好片林建设、绿色通道、沟渠绿化、农田林网、绿色示范、绿化精品、林业育苗七大工程。阳信县采用政府租赁土地、公司化造林和专业队伍管护的模式,引入有经济实力的阳信中海园林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雾蓿洼生态林场建设,让企业成为造林投资和收益主体,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滨州市全力加快湿地公园建设。近期,滨州市以沾化秦口河湿地公园、博兴麻大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无棣县饮马湖和沾化区思源湖省级湿地公园为重点,加大造林绿化、湿地公园建设力度。滨州市再添一家省级湿地公园。惠民刘黄沟省级湿地公园获省林业厅批准建立,成为滨州市第13处省级湿地公园。同时,加快湿地公园人工修复工程。阳信县金阳街道白杨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项目一期基本建成,工程主要建设人工浮岛、生态滞留塘、观光道路、休闲广场等,已完成投资700万元。加快秦皇河省级湿地公园三期为代表的水系生态绿化。通过治理秦皇河,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群众幸福指数与湿地公园景区建设的和谐统一。三期工程形成湾—塘—河—湖—河形态丰富的景观序列,与岸上林地—果园、村庄—林地的景观背景相融合,营造林水相依,自然生态的休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