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多措并举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沂南县结合医改要求,立足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以国家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新路子,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一、加大投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硬件水平。 先后投资9660余万元建设了19个乡镇卫生院5万多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目前17处乡镇卫生院配备CR,23处卫生院配备彩超,所有卫生院均配置了中医理疗设备。持续开展了“花园式医院、温馨式病房”建设和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推行亲情式服务和五好服务,培树“亲情沂蒙,大爱红嫂”的医护品牌。按照辐射半径、覆盖区域、服务人口等标准,全县统一规划367处农村卫生室,全部通过省里的标准化验收。今年又新增24处卫生室,每处卫生室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的一个科室,全部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网络,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和妇幼保健室“五室分开”。
二、创新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挖掘技术人才,连续三年主动走出去,到高校签约高学历人才;分期分批选派160余名专业人员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先后举办3期学术讲座;连续7年招考大中专毕业生386名,仅2016年就招考91人;积极聘请当地有一定威望且具有相应资质的名医到卫生院坐诊带教,开展了“十大名医”、“十大优秀医师”、“十大最美乡村医生”评选活动,人才匮乏问题逐步缓解。巧做绩效考核文章,每年年初制定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所有工作都列入绩效考核范畴,考核成绩与院长任用、先进名额分配、公共卫生资金拨付挂钩;把医院收支结余的40%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每月对职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考核,所有工作与绩效工资挂钩,全部公开公示,同一类型的职工月均工资拉差达到2000元,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三、提升服务,深化对口支援工作。 6处乡镇卫生院与济南军区总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先后派出7批110余名专家来我县坐诊授课、手术带教,帮助建设了脑卒中康复专科和消化内镜专科,接收46名专业人员前去进修培训,4处乡镇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沂水中心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3家市级医院每周派出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卫生院坐诊服务,指导医院管理,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县直医疗机构的龙头带动作用,先后开展“城乡牵手结对”、“县直医疗团队下基层”、“县乡医疗机构结对帮扶”等活动,规定县直单位医生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服务,把县直门诊下移到基层,近三年,县直医疗机构累计派出专家260人,培训9800余人次,开展手术400余台次,受益人群达到30余万人次。通过开展对口支援活动,方便了群众就医,提升了基层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开拓创新,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 把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的一个科室管理,做到“行政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配,业务统一考核,财务统一核算,工资统一发放,养老金统一缴纳”,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可以到乡镇卫生院坐诊,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共同组建家庭服务团队,进村入户开展签约随访服务,优化了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筑牢了医疗服务网底。
五、创新发展,壮大中医药服务。 先后投资700余万元在20处乡镇卫生院建成国医堂,在村卫生室设立中医服务点,推广针灸、理疗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体质辩识服务,普及中医药知识。界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卫生院被评为全省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2015年,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收入占业务收入的25.89%,个别卫生院达到67%。
六、加快推进,建立信息支撑机制。 整合人口信息和卫生信息资源,统筹建设人口信息、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三大数据库,完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推进县、乡、村三级平台融合对接,互联互通。实现县乡影像系统的互通,实现网上阅片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减轻群众负担;实现基本公共卫生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和人口信息系统的互通融合,促进居民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县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效利用,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