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费太高,种粮大户如何转型?

04.04.2019  03:00

58岁的仇汉华是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周边2000多亩地的“土地管家”。十年间,从小农户到种粮大户,再到组建粮食专业合作社,如今的老仇又转型为小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2009年,小孟镇沙窝村村民仇汉华一口气流转了附近200多亩地种粮食,正式跻身当年还颇为新鲜的种粮大户行列。

  58岁的仇汉华是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周边2000多亩地的“土地管家”。十年间,从小农户到种粮大户,再到组建粮食专业合作社,如今的老仇又转型为小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2009年,小孟镇沙窝村村民仇汉华一口气流转了附近200多亩地种粮食,正式跻身当年还颇为新鲜的种粮大户行列。沙窝村村民闫新红家的8亩地就流转给了仇汉华,“当时每亩地每年承包费是六七百块钱。
  “原来兖州的土地流转费并不高,最初一亩才几百块钱。”仇汉华说,由于粮食价格相对稳定,最初包地种粮食还能赚钱。正因为如此,当年老仇就联合5位农机户,牵头成立了兖州惠农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前期我们集中流转经营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和部分无劳动力家庭的土地。”仇汉华说,随着社员增加,入社土地也逐渐多了起来。为降低成本、实现统一运作,合作社开始为社员统一提供农资和机械作业服务。2010年后,合作社慢慢实现了“六统一”:即统一耕种、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浇水、统一打药、统一培训、统一销售。这也是惠农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托管的开始。
  仇汉华原本想继续扩大种粮面积,但土地流转价格和其他生产成本却步步高涨。他索性等手里的土地流转合同到期后,大幅减少了土地流转量。“一是流转费等生产成本增高,二是合作社的‘全托管’服务干得风生水起。”仇汉华觉得,继续大面积流转土地种粮食越来越不合算。最后,合作社理事们一合计,决定合作社以后的主要业务就是组织社员机械化生产,提供机耕、机耙、机收等服务;组织社员粮食种植所需生产资料的购买、粮食的销售、储藏及初加工。
  “帮别人种地”的服务型合作社成了兖州惠农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新属性。“我们有东方红拖拉机70、80、90各1台,玉米收割机两台,小麦收割机两台,耕、耙、犁、播、打药等机械20多台(套),搞农机服务我们有底子。
  靠着“全程托管”服务,合作社的服务辐射面积迅速达到上千亩地。然而新的问题还是来了:标准难统一、产量和收益难固定。“每家每户的地块有大有小,土壤有肥有瘦,工人也不可能是同一个人,而且各种粮食的市场价格也并非一成不变。”仇汉华说,正因为有这么多变化的因素,导致每块地的管理标准和收益很难完全相同,很多村民不买账,“同样挨着的地,同样我们托管,别人家收入比自家高,换谁都会有意见,这也不能赖农户。
  另外,“全托管”的成本也逐渐抬高。仇汉华为“全托管”算过一笔账:两季“耕耙种收”得320多元/亩,两季的种肥近350元/亩,全年水和药得220多元/亩,这样每亩地实际生产成本得900元左右。而正常年份每亩粮食收益才2500元左右,除去给农户的收益和自身的成本,合作社收益并不高;而且随着玉米价格下跌,合作社“全托管”的收益则更少。
  “收益最稳定的还是机械化服务项目,这些活基本不会相互扯皮,一项是一项的钱。”仇汉华说,“全托管”时,合作社实际挣得也是机械化服务的钱,“全程机械化服务一般每亩地收费320元。”2015年之后,合作社又添了几台(套)新的农机设备,把主要精力用在了为农户提供机械化服务上,“开始从‘全托管’到‘半托管’转型。
  转型机械化服务的“半托管”后,合作社的服务辐射面积继续扩大。截至去年,已扩大到近2000亩。2015年后,闫新红家的8亩地也不再流转给仇汉华,而是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半托管”。“去年,我家的8亩地粮食卖了近两万元。”闫新红说,除去各种成本花销,每亩地每年能剩下1400元左右。
  “以后,我们合作社的服务对象将扩展到合作社社员之外,形成更强的服务能力。”仇汉华认为,下一步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将会市场化,竞争在所难免,必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