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不少养老院遭遇"突击敬老" 工作人员也喊累
03.10.2014 10:24
本文来源: 半岛网
“老人们受不了,我们也接待不了”
“今年重阳节恰逢国庆‘黄金周’,很多团体都是国庆节前来,我们每天要接待四五拨人。”济南天桥区仁寿老年公寓院长顾军达介绍说,“来的人大多是社会团体、学生和一些机关单位,基本上都是表演节目、送礼品。”2日,记者走访了济南多家养老院,发现“突击敬老”的现象不在少数。
“光今天一早上就来了两拨,帮老人打扫房间、送节日礼品等。”济南历城区军民家缘老年公寓院长李东升说,平时来看老人的比较少,昨天来了几个团体,感觉重阳节前后来的人明显多了。节日里扎堆来,工作人员也很累。对于重阳节前集中来养老院的敬老行为,顾军达表示:“老人们一天要接待四五拨来访的,看这么多节目,说实在的,老人们都承受不了。我们养老院接待能力有限,一下子来这么多人,我们也接待不了。”
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到过节或者寒暑假期间,学生社会实践、机关团体就会集中来访,为了接待,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节后一哄而散,易造成老人心理落差
过节时“突击敬老”,节后“一哄而散”,这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老人们的心理落差。
济南军区第四干休所院长代月凤说:“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更应该多关注老年人。但敬老活动不能只集中在节点上,更应该细水长流,在平时多给老人关爱。”
“希望大家能够分开来、定期来,哪怕一个月来一回也行,不要只在节日里扎堆。”顾军达说,“爱心企业、团体可以定期开展活动,让老年人在平时也能感受到温暖。”
李东升对企业单位节日扎堆敬老表示理解,“很多单位在工作日有很多事,空闲时间少。双节期间时间宽裕,扎堆倒是可以理解。但像定期给老年人理发这样的活动,比‘突击敬老’更有效果。”
敬老爱老,让老人老有所乐
近日,山东颁布了新的《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采取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问候老年人,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山东省老龄办副主任肖培树说,家庭暴力除了打骂虐待等硬暴力外,还应当包括忽视冷落等对老年人的冷暴力。比如家庭成员对老年人冷言冷语,爱答不理,说话没有轻重,对生活漠不关心,都严重伤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如何才能更合理地敬老爱老?“我们干休所里有个84岁的老太太,到现在仍然坚持给人看病,这就是‘老有所为’。92岁的王大爷在济南市六个地方唱京剧,特别有活力,这就是‘老有所乐’。”代月凤呼吁,“敬老爱老应在有充分物质服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服务,从物质养老到精神养老,倡导精神、文化、健康养老,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假日天天评
亲情缺失其实是不知该怎么陪父母
齐鲁晚报济南10月2日讯(记者 王昱)我们对“父母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这类感叹如此敏感,其实反映了年轻人存在因没有多陪父母而产生的群体性愧疚情绪。
细细分析起来,所谓“没时间陪父母”其实是个伪命题。在如今这个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时代,“常回家看看”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要节省了很多,没时间陪父母其实是假象。
亲情缺失的真正原因,应该是“不知怎么陪父母”。笔者一位朋友刚回家就吐槽说:回家前想一家人团聚,可真到了家热乎一会儿,老妈就跑去客厅看连续剧,老爸回卧室上网,撂下我一个人刷手机,搞了个“相见似不见”。
好不容易回趟家,却发现自己与父母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的确是不少年轻人都有过的经历。
沟通媒介迅速更新,“新玩意儿”正将不同年龄段的人分割在了不同的世界里,这恐怕是当代人感到亲情缺失或不知道怎么陪父母的主因。想当年无线电收音机在西方普及那会儿,《泰晤士报》评论员就“耸人听闻”地警告说,这种“新玩意儿”将破坏“英国传统家庭的温情”,因为此物一出,“一家人围坐在父亲身旁,一起听他读报纸、讲圣经故事的夜晚将一去不复返”。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位评论员不仅说对了,还把问题说轻了,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把“家庭的温情”往远处拉,一直发展到今天不少家庭“一人一个号,各吹各的调”的地步。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一下,既然我们因为领先于父母闯入到一个新世界而感到“亲情缺失”,那么何妨不“拉父母一把”,让他们也跟上这个潮流?人民日报今年4月曾发表过一篇《享受数字时代,别忘带上父母》的文章,号召年轻人以教父母上网、玩微信的方式行孝。父母与儿女间数字的鸿沟一旦填补,与父母常交流的夙愿和跟上潮流不落伍的需求就可同时实现。
本文来源: 半岛网
03.10.2014 10:24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