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理顺泉水源头管理:设南部山区管委会,系正局级派出机构
澎湃新闻记者 张家然
作为山东省城“后花园”,济南南部山区被定位为以水源补给、资源保育、绿色农业、旅游休闲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绿色产业发展区、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旅游区。
北宋政治家、诗人曾巩任职济南 “一把手”期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趵突泉》,并以此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命名。
这首原本形容趵突泉大气磅礴的诗歌,还建设性地首次指出了济南的泉水之源在“玉水”,即南部山区。
近年来,作为山东省城“后花园”,济南南部山区被定位为以水源补给、资源保育、绿色农业、旅游休闲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绿色产业发展区、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旅游区。
然而,一直以来,南部山区在行政管理上却存在种种“尴尬”:在区划上,南部山区分属于济南市下辖的章丘、历城、历下、市中、长清等区(市),而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等工作则由济南市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下设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指导处负责,结果往往是“谁都能来管,谁也管不好”。
7月21日,济南市机构编制网发布消息,经研究,决定设立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局级规格,主要承担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职能,兼有公共服务、社会事务管理和市场监管等职能,先期代管历城区仲宫镇、柳埠镇、西营镇,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指导处撤销,职能移交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
7月2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多渠道证实,济南市历城区委书记吴承丙兼任南部山区党工委书记,济南市仲裁委办公室原主任王道忠任南部山区党工委副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
另有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王道忠日前已经到任,并主持开展筹备调研工作,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地点设在柳埠镇,组成人员陆续到位后,将于近期正式挂牌。
由“多头分管”到“管委会代管”,济南南部山区的管理障碍有望理顺。
泉水之源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而被称作“泉城”。
地处山东中南部低山丘陵与西北部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的泉城,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属于临黄河带,中部为山前平原带,南部则是丘陵山区带。
泉城的形成是由于其特有的地形地质构造:南部山区、中部丘陵的地下岩层结合得不紧密,形成孔隙、裂缝和溶洞,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降雨后,雨水大多渗透进地下岩层形成潜水;由于南高北低的地势,潜水向北流动后,遇到济南北郊黄河沿岸不透水的火成岩受阻;潜水积攒后因承压关系,便外涌形成了包括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白石泉等在内的七十二名泉。
南部山区还是济南市重要的水源地,境内有多座水库。其中,卧虎山、锦绣川等水库担负着济南市防洪、生态、供水以及灌溉等诸多功能。
南控战略
考虑到南部山区在济南市区生活供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山东省以及济南市均尤为重视对南部山区的保护。
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济南市政府批准建设济南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002年,山东省把济南南部山区列入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原则同意《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提出的“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城市向南发展,将南部山区作为城市重点生态保护区”。
自此,济南南部山区“南控”的发展战略一直延续至今。同时,济南市也在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006年10月,济南市设立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办公室,为济南市发改委内设副局级行政机构。
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办公室的职责为协调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的管理办法和保护措施;组织、协调、论证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的建设项目。
其后,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办公室变更为济南市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下设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指导处。
7月25日,原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2010年3月,济南市公布《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舍弃原先章丘、历城、历下、市中、长清等区市均有覆盖的南部山区范围划分,将南部山区“南控”范围锁定为北至济南市中心城南边界,南至泰安界,西至历城区、长清区界,东至章丘界,包括历城区仲宫镇、柳埠镇、西营镇及港沟镇、彩石镇的部分用地和市中区十六里河办事处、党家办事处的部分用地。
根据《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济南南部山区将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林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等。限制发展超越生态承载能力以及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干扰的产业。禁止发展破坏水源涵养、破坏水土保持、破坏生态资源以及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的产业。
管理之困
据《齐鲁晚报》2013年3月报道,在位于南部山区的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周围,围绕着为数不少的民居和各类建筑,其中不少是打出“水上人家”、“水库活鱼”、“劈柴炖鸡”等噱头的农家乐饭店。而在水库沿岸的公路上,饭馆也是绵延不断,垃圾成堆。
这种情况时至今日仍未有很大改观,据《生活日报》2016年7月报道,南部山区是济南人小长假乃至周末的度假胜地,不过千篇一律的炖山鸡、吃野菜,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游客需求,而当地村民改善生活的迫切要求与生态保护之间,也存在着天然矛盾。比如,南部山区的门牙景区附近是“农家乐”发展的先行区,可是无序发展带来的却是垃圾遍地,旅游项目同质化,吸引力下降。
上述《生活日报》报道评价南部山区的管理是“谁都能来管,结果是谁也管不好”。
而对于南部山区而言,更为可怕的是小产权房和违章建筑的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日前,澎湃新闻在济南市南部山区西营镇走访发现,在空间原本就较为紧凑的村落里,住房加盖以及私自建房的现象较为普遍。
此外,在济南市南部山区的多个山坡上,均建有度假村,内有别墅和楼房在售。一度假村购房者告诉澎湃新闻,“这边的房子都没有房产证,属于小产权房,但价格也比较便宜,因为南部山区夏季比济南市区气温低、环境好,购房者多集中在夏季在此短暂居住避暑。”
在旅游发展方面,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办公室的设立也未能将旅游用地的困境打通。
7月25日,济南市人大代表、历城区西营镇黑峪村党支部书记付贞西告诉澎湃新闻,“南部山区旅游发展受制于土地政策,在土地部门之前的规划里,旅游用地仅在建设用地的‘设施用地’中占很少比重,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办公室作为一个副局级单位,并不能在国土、财政等部门之间很好地发挥协调作用。”
2015年5月,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调研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工作时表示,南部山区是济南的泉源、绿肺、水源地和后花园。要划好并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排乱放、无序经营等问题。景区建设要在“减”上下功夫,坚持多见树、多见绿,切忌大兴土木、过度开发。
2015年12月,济南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南部山区村镇整合改造,引导山区群众向小城镇和中心城区转移,加快山区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建立统一有序的南部山区管理模式,组建专门管理机构,健全统一管理体制和生态补偿、考核评价机制。
代管三镇
济南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建立统一有序的南部山区管理模式”很快落地。
在济南市2016年3月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中,由历城区政府、济南市发改委等单位负责“加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完善管理体制,组建专门管理机构,实行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7月21日,济南市机构编制网发布消息,根据《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设立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的批复》,经研究,决定设立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局级规格,主要承担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职能,兼有公共服务、社会事务管理和市场监管等职能,先期代管历城区仲宫镇、柳埠镇、西营镇。
同时,撤销济南市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下设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指导处,职能移交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
新设立的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领导职数核定党工委书记1名(由历城区委书记兼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1名(正局级),副主任3名(副局级,其中1名兼任党工委副书记)。内部机构设党政办公室、规划发展局、财政局、综合管理执法局、社会事务管理局,均为正处级。
付贞西告诉澎湃新闻,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将南部山区的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南部山区旅游产业将提速发展。
济南市旅游局2015年底公布的《南部山区省级旅游度假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透露,在2015-2025年间,济南市旅游局拟在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镇、仲宫镇、西营镇三个镇规划建设南部山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原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下辖范围与拟建的南部山区省级旅游度假区范围高度重合,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将加快南部山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