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济南重名或名字相近地方 魏家庄、水屯都各有两个

06.07.2015  13:34

 

  “我要去趟魏家庄,一路打听却走到黄台了。”近日,外地的小王来济南谈业务,由于对济南不熟悉,原本打算到市中区魏家庄,结果来到了天桥区黄台社区魏家庄。一个城市怎么会有两个魏家庄?记者调查发现,在济南这般地名重名的现象不少,像兴隆、水屯、甸柳等,都有不止一处。这些地方为何会重名,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对此,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和盘点。

  两个魏家庄 “弄晕”外来客

  万达商业综合体的崛起,让市中区魏家庄街道辖区成为济南最繁华的区域之一。然而在济南提起魏家庄,并非仅此一处,天桥区黄台也有一处魏家庄,这是一个村。天桥区魏家庄村民魏先生称,有时外地游客向他打听市中区魏家庄的位置,他都会把两个魏家庄的区别告诉游客,“很多外来游客经常被两个魏家庄弄晕了。”这两个魏家庄为啥会重名,各自是如何形成的?

  市中魏家庄古为郊野村庄 魏姓人家躲水患迁此而成

  大凡地名为某家庄的,多因村中某姓住户多的缘故。从字面来看,市中区魏家庄的得名也与魏姓人家有关。

  记者采访发现,事实的确如此。在经二路魏家庄社区居住的花甲老太徐翠云告诉记者,魏家庄的来历是因为一起水患,“长辈们流传下一个说法,很久以前魏家庄是一处郊野村庄,少有人居住。清朝有魏、曹两姓人家为避黄河水患,从长清楚家庄迁到这里定居,逐渐形成一个村庄。后来在给村子起名时,因为魏姓人家最早来到这里,而且人口较多,所以才把这里叫做魏家庄。”

  据相关文献记载,魏家庄形成村落的时间大约是在1850年前后。1904年济南开埠后,魏家庄附近辟建商埠,属保留村庄;1948年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建立街政府;2001年4月,魏家庄街道办事处与原馆驿街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合并,形成如今的魏家庄街道办事处。

  黄台魏家庄村庄已变迁混杂安居 历史地名仍保留

  在二环东路和小清河北路附近的黄台山南侧,也有一个魏家庄。居民魏崇国告诉记者,他们这个魏家庄目前有4000多口人,第一大姓为魏姓,其次是李姓。“我们魏家庄估计至少得500年了,祖祖辈辈一直在这里生活。”他说,由于市中区也有魏家庄,以前经常出现送信送错地方的情况,原本送到市里的魏家庄,结果打听到黄台来了,“现在这种情况很少了。提到魏家庄,一般老人都知道黄台有个魏家庄,可能年轻人很少知道了。”

  记者查阅黄台村志了解到,黄台魏家庄原称魏家庄,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魏姓从直隶枣强迁来定居,以姓氏取村名魏家庄。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城县志·地域考》载有“魏家庄”。清末民初,一些异乡居民因受灾等原因迁徙定居于此。民初,全村居民有200余户、600多人。1948年济南解放时,魏家庄居民达300户、1200余人。1959年,黄台大队正式成立,魏家庄划归黄台大队,庄内分成8个生产队。1983年,撤销生产队建制后,魏家庄属黄台村的1个自然村。

  1986年,黄台新村按规划建设为居民集中居住区,魏家庄原旧房舍逐步拆除,到1991年,居民全部迁入新居,同黄台山庄连成一片。为了保留历史地名及人们传统习惯,原庄名保留了下来。据介绍,为了体现魏家庄为黄台村的自然村,区别于其他的魏家庄,故在黄台新村中称“黄台魏家庄”,但原魏家庄居民和黄台山庄居民交叉、混杂安居。两个水屯村 相隔30多公里

  提起水屯,你会想起济南的哪个方位?在济南,“水屯村”也是个大众名,不仅天桥区北园有,槐荫区腊山也有,然而这两个水屯村之间隔着30多公里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