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季海葬举行:716名逝者回归自然

17.04.2016  19:55

2016年青岛春季海葬在中苑海上码头举行

  中国山东网4月17日讯 (记者 马文文)17日上午8时许,2016年青岛春季海葬在中苑海上码头举行。哀乐低回,祭文荡肠,716位逝者的骨灰在花瓣的簇拥下,融入大海,回归自然,其中济南市74名。据悉,至今已有11594名逝者长眠大海。

哀乐低回,祭文荡肠,716位逝者的骨灰在花瓣的簇拥下,融入大海,回归自然,其中济南市74名。

  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春季海葬除了延续往年庄重肃穆的海葬公祭仪式外,此次海葬活动又添一亮点,公祭仪式台旁增加了用罗马柱和绿地毯铺设的路引,家属在公祭仪式行礼结束后,在现场乐队哀乐伴奏下穿过路引,按序登船,整个海葬过程庄重有序、更具仪式感。随着九响礼炮响起,海葬船起航到达指定区域撒海。据介绍,海葬装置是由钢管构成,可以放入4个骨灰坛,上面由皮筋固定,下面的结构可以打开,便于入水。现场工作人员将海葬装置放在船外,通过手动杠杆将装置缓缓摇下放入水中。打开装置后,4个白色球形骨灰坛就随着海水的波动向四周漂去,宁静安详,然后慢慢沉入海底。

海葬装置

  记者从采访中得知,不少逝者生前就有魂归大海的愿望,家属多是遵从逝者的遗愿选择海葬的方式。步履蹒跚的戚女士在女儿的陪伴下坚持要到仪式现场,她今年已经81岁高龄,还有心脏病史,随身都要带着速效救心丸,“老年丧子”对这位年迈的母亲打击实在太大了。戚女士的女儿告诉记者:“我们是来送我弟弟的,他去世时58岁,弟弟走前留下了用海葬结束一生的遗愿。

  在活动现场记者得知,民政部的一位老领导陈鸿善的骨灰,也参加了这次海葬活动。陈鸿善的妻子今年80岁了,和儿子一起来青岛送别丈夫。“我老伴是今年1月过世的,他对于生死名利一直看得比较淡,思想也比较开明和超脱。”陈先生的妻子表示,因为一直在做民政工作,所以在生病的时候就已经做好部署,选择大海作为最后的归属地”。

  记者了解到,随着海葬影响力的增大和群众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文明节俭、自然环保、节约土地、造福子孙的新式葬法,海葬已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二十多年来,每年参加海葬的人数由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一千余人。报名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辐射至全国各地,每年海葬外地逝者的比例已增至25%以上,海葬已成为文明殡葬、生态殡葬的一张名片。

  据悉,今年山东省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考核指标,要求到今年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规划建设一处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的生态公墓或纪念设施,有条件的设区市至少开展一次骨灰撒海活动,引导鼓励群众参与新型生态文明葬式葬法改革。到“十三五”末,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处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全面实行节地生态奖补政策,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5%,火化率基本达到100%。骨灰装棺再葬、乱埋乱葬和墓位面积超标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保可降解的殡葬用品得到普遍应用。

作者:马文文         编辑:李傲然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