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湿地保护率提至45% 力争到2020年超70%

04.02.2019  20:31

    2月2日是第23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气候变化”,旨在认识湿地生态系统可防范、应对和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强调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湿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

    山东省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强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一是全省湿地维持着230亿吨淡水,保存了全省2/3以上的淡水资源,是淡水安全的生态保障。二是全省湿地中有高等植物111科389属684种;高等脊椎动物699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5种。湿地中生活着全省44%的野生物种,是名副其实的“物种基因库”。三是湿地净化水质功能十分显著,每公顷湿地每年可吸收固定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为降解污染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功能。四是全省湿地储存了约10.8亿吨碳,占全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研究表明,全省湿地每年创造直接价值1592.7亿元,间接价值215.9亿元,平均每公顷湿地每年创造价值10.4万元。

    近年来,山东省加大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恢复力度,全省建立湿地公园200余处,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68处,省级湿地公园134处,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保护网络,纳入保护体系的湿地面积74.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45%。有效地保护了我省60%的湿地野生动物种群、80%的湿地高等植物群落和20%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通过在一些关键地区实施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逐步形成了滨海、湖泊、河流等多种湿地类型的保护和恢复的示范模式,对重要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黄河三角洲、南四湖被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湿地”。2018年10月,在第十三届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缔约方大会上,东营市被授予“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今年,山东省将深入实施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乡村小微湿地保护,力争到2020年湿地保护率提高到70%以上,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孙家栋)(完)

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授牌
  本报2月2日讯(记者 赵世杰 通讯员 张晓雪)济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