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剧场管理研讨会在曲阜召开
为提升本地居民文化欣赏水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各地兴起剧场建设热潮。剧场建设的标准是什么?建成后该如何管理以便有效运行?6月22日至23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剧场管理研讨会在山东省曲阜市召开。与会人员认为,制定符合全行业建设、运营实际的剧场标准迫在眉睫。
“1000多条改进点”的反思
青岛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翔至今记得,接管青岛大剧院之初,作为使用方的他们对剧院提出了1000多条改进点。由于建设与运营单位缺乏统一的运营标准,导致建成后的大剧院在很多方面不符合使用要求。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烟台胶东剧院。运营方烟台胶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张玲俐说,苦于没有行业标准,剧院建设前他们只能到全国各地去学习,论证会开了无数次。剧院建成后又面临缺乏运营标准的问题,只能不断到处取经。
业界人士指出,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导致国内各地在剧场建设及运营期间毫无章法可循,硬着头皮探索的模式存在极大风险。
江西艺术中心总经理张斯栋表示,标准的不完备导致剧场在维修改造时困难重重。“以消防为例。目前国内没有针对剧场的统一消防标准,导致工程验收时存在标准不一的情况,有时还要重新返工。”
与硬件建设相比,剧场的运营管理服务标准也广受与会人员关注。
东上海百老汇剧院管理公司总经理房永年说,承接国外专业团队来华演出时,问题往往出在缺乏统一的对接标准上。剧场各方面的设置达不到要求,会直接增加演出成本。
房永年建议,剧场还应建立与艺术生产单位对接的标准。从内容生产源头进行把关,确保剧场运营的内容安全,规避风险。
各方聚焦“山东做法”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办期间,山东投资98.31亿元,建设或改造演出场馆52个。艺术节后,这些场馆如何有效发挥功能?山东演艺联盟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制定了《剧场等级划分与评定》,并于2014年底正式发布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剧场地方标准。
《剧场等级划分与评定》主要从剧场硬件配置和运营质量两个方面对剧场进行评价。硬件配套评价指标包括观众座位数量、观众厅面积、舞台尺寸等21项。根据硬件水平,将剧场划分为一、二、三、四级。运营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剧场运营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加分项共4个大项,60余个子项,几乎囊括了剧场从事运营、服务过程中的所有环节。
“《剧场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发布,不仅是全省剧场业务工作的参照和遵循,同时也是剧场行业的一个自律公约。” 山东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于剑认为,山东的剧场地方标准有助于提高剧场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加强其市场化意识、服务意识,工作效益的提升,降低剧场常规运营成本。
得益于《剧场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制定,山东文化行政部门对剧场在促进文艺繁荣方面的作用愈发关注。《关于进一步推动山东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山东将加快发展山东演艺联盟和剧场院线,完善演艺网络建设,建立优秀作品推广传播绿色通道,实现剧团演出方便,百姓接受方便,传播渠道通畅。同时,加快实施剧场演出补贴制度,鼓励剧场引进高水平剧团、高质量演出。
标准制定不能一蹴而就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在国内较早从事剧场管理运营标准的制定。公司总经理郭文鹏介绍,保利早在2004年便制定了首部剧场管理运营办法。之后,由于国内剧场建设呈井喷之势,保利又在2010年对办法进行了修订。
“保利规定,托管的剧场必须在一年内通过国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便实现管理的统一化和标准化。”郭文鹏说,剧场是连接艺术院团、艺术家与观众的桥梁、纽带,因此保利将剧场定位为服务4类人群:观众、艺术团(艺术家)、业主单位、特殊群体。按照目前的管理运营标准,保利每年都会对剧场运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委托第三方对观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并注重艺术团(艺术家)对服务的反馈,实现剧场运营的主客观评价相统一。他表示,剧场运营管理标准需从职责、程序、制度、预案四方面进行规范。
曾参与甘肃大剧院运营标准制定的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博士雷亮认为,目前很多剧场的硬件已非常先进,剧场标准应侧重管理服务层面。
“如今国内很多剧场经营不善,定因是没有好节目,内因是不懂管理和经营,缺乏规范的运作模式。”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朱克宁说,相比艺术表演团体和演出公司,剧场的“实体”属性应得到重视。衡量演出市场繁荣与否,不是看创作了多少节目,而是演出了多少场次。
朱克宁认为,作为提升剧场运营水平的重要手段,剧场标准的制定不能一蹴而就。“建立符合国内实际,覆盖不同剧场的管理办法,需要多一些发散思维。最终目标是避免剧场资源浪费,实现演出市场持续繁荣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