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体育局晒群体“家底”

02.02.2015  10:54

全民健身到底有多重要?在2014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可以找到答案:“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日,烟台市体育局发布了《2014年烟台市全民健身发展公报》,通过调查分析反映了烟台市全民健身发展的实际状况。数据显示,目前烟台市2014年的“体育人口”的比例达到总人数的38%左右,约266万人,提前一年超过了山东省2015年35%的努力目标。同时烟台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9平方米,远远超过了2015年1.5平方米的国家发展目标。2014年烟台市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状况令人满意。

这份全民健身公报中还有多少重要信息,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帮您一一分解。

 

4年投入9500万,助力“体育人口”猛增

 

为全面地获得烟台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数据,烟台市体育局采取第三方评估的操作方法,委托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在每个县市区同时展开调查,获得详实的数据资源。最终,在对烟台市居民健身情况进行的调研中,对回收的2033份有效问卷进行认真统计分析,有1707人选择了在2014年参加过体育活动。研究还对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每周健身3次以上的居民比例达到46.2%,每周健身2次的居民比例达到21.8%,每周健身1次以上的居民比例达到32%。据统计,目前烟台市体育人口的比例达到总人口数的38%左右。

政策保障上,烟台市制定出台了《烟台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烟台市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工作方案》、《烟台市关于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烟台市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还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烟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政策保障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有序进行,有力推动了全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健康协调开展。财政投入上,烟台市政府将全民健身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近四年,市县两级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体育彩票公益金逐年增加,2011年投入1918元;2012年投入1970万;2013年投入2665万元;2014年投入2991万元。当前群众体育人均事业经费达到2.2元,处于全国和全省的领先地位。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9㎡,百姓健身扎堆广场、社区

 

调查中显示,烟台百姓经常锻炼的人数不断提高,达到了全市人口比例的70%左右。在全民健身活动强度方面,“呼吸、心跳加快,微微出汗”和“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出汗较多”的比例分别占到了55.1%和23%,“这些数字都表明烟台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状况喜人,健身质量不断提高,健身热情持续高涨”。

为了给持续高涨的全民健身热情“添把火”,烟台市每年开展各类健身比赛、表演、展示活动近千项,直接参与群众达到百万人,实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常年不断线”。迎春万人长跑、烟台螳螂拳国际武术节、烟台(中韩)国际马拉松赛、南山·中国高尔夫大师赛等赛事已逐渐成为烟台的城市名片。从2011年开始,烟台市已连续四年举办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置的项目既有奥运项目,又有传统项目,项目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方便参与,大大提高了全民健身活动的群众参与度,有效推动了全民健身工作。据统计,烟台市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届直接参与人数达到2万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烟台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不断完善,烟台百姓对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的选择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在一些规范、安全的场所开展健身活动。

场地设施建设上,烟台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场地设施建设。目前,烟台市已建成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基地6个,省级全民健身中心、基地8个。10个县市区完成县级全民健身“五个一”工程工作;95%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有标准体育健身设施;城市社区已基本建成“15分钟健身圈”,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9平方米;农民体育健身设施“村村有”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县、乡、村(社区)四级体育健身设施网络。

 

最爱跑步羽毛球,健身意识全面提高

 

在这份公报中,烟台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王迪最看重的,无疑是“烟台人体育健身意识的大幅度提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增强体力和健康”,这说明了人们对体育健身功能的重视。

在烟台人最爱的体育活动中,跑步项目遥遥领先。根据统计,白领成为跑步运动的主力,企业高管、私营企业、行政人员逐渐成为领跑者。有56%的跑步者会专门购置跑鞋,有32%的人会购买专业压缩裤,还有39%的人会给自己购买可穿戴设备。另外“场地难约”的羽毛球运动是烟台最流行的球类活动。除了在居民中基础较好的健身操、交谊舞以及一些球类运动之外,民族传统体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除此之外,一些新兴运动也开始扩展开来,像受青少年喜欢的小轮车等。

“运动项目的百花齐放,离不开体育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带头作用。”王迪介绍说,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健身指导员队伍,为居民科学健身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帮助。目前,烟台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已达到14451人,全民健身活动指导站点达到3862个,单项体育协会32个。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烟台市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健身指导员队伍,并实现了规范管理、持证上岗,为居民科学健身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帮助,居民健身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现在烟台市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为6个,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为2人。

整体数据表明,目前烟台市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状况令人满意。有72.8%的受访居民认为“使得身体健康,体质增强了”,“感到心理状态比以前健康,自信心提高了”成为了大多数居民的锻炼体验。除此之外,体育锻炼给居民带来的积极影响还包括心理、健美等方面。

 

上班族热衷早晚两头锻炼

 

早晨和晚饭后是居民健身最喜欢选择的时段,主要是这两个时段对上班族来说是一天中难得的闲暇时间;傍晚或下班后是进行健身的第三个重要时段。其中早晨锻炼的市民占比例的27.1%,晚饭后锻炼的则占到25.9%,两者相加比重过半。

数据还显示,长期参与身体锻炼的市民能够每次运动一小时以上的人群占到27.6%,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人群比例为32.5%。按照有氧训练20分钟以上才消耗脂肪的理论,至少从锻炼时间上,超过半数的市民进行了有效训练。

 

全民健身还需科学引导

 

烟台市全民健身在全线飘红的各项调查数据中,专业人士也能隐约看到一些瓶颈和问题。

烟台人最爱的体育活动场所前三名为广场、公共体育场以及社区单位等场所,“这虽然说明烟台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完善,但另一方面也表明烟台人对体育健身的要求并不高。”王迪认为,“人们习惯于到就近的、免费的公共场所进行健身,好处是方便,但往往缺乏科学、专业的健身器材与指导。”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很多公园和绿地并不具备健身的基本条件,“有些并没有规划健身场所,一是意识不到,二是责任问题,万一有人健身受伤,自己也担心有连带责任。”

另外,在烟台人喜欢的健身活动中,游泳、保龄球以及冰雪运动排名靠后,但这恰恰是烟台最具特色的体育项目。在专家看来,“市场在烟台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作用不够明显,参与程度还远远不够。而人们的观念也需要改变,体育健身并不完全是政府行为,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需要有科学与必要的支出。”

目前,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促进体育消费也被视作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引擎。随着烟台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居民健身需求的不断提高,发挥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势在必行。政府、社会、市场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共同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