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城市陌生的角落
夏雨荷未必有,不过大明湖畔真有夏家;存红酒、种蘑菇,脚下的防空洞真是别有洞天;峨眉山、紫金山,这些响当当的名山,咱大济南也有……
济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漫长的岁月让这座城市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浸透着历史的韵味。可能你已居住在这座以泉水闻名的城市多年,可能你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当你每天走在熟悉的街道、听着熟悉的口音,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节奏,但你可曾意识到,你所看到并认为熟悉的表象,也许并不是它的全部。你可知道,藏身在僻静之所的3座老水塔有怎样特有的历史味道;济南那“造化钟神秀”的地质世界是什么样的;防空洞里又能做出什么文章;闻名遐迩的紫金山、华山、峨嵋山,在咱这也有……你可知道,上个世纪初大明湖的真实面貌吗?你了解大明湖北岸铁公祠背后的历史故事吗……十一长假,未出远门,留在济南,不妨重新打量一下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让我们一起找寻一个新鲜的济南。
百年“通和塔”:蒸汽火车靠它来加水
从济南铁路局济南机务段中大门进去,向左望去,就能看见一片银杏树林后傲然耸立着一座红色的水塔。这座始建于1910年的水塔名为“通和塔”。与济南老火车站一样,它也是100多年前由德国人设计建造的哥特式建筑。正因如此,它被誉为“古董文物、百年建筑”。这座水塔为啥要建在铁路机务段内?原来,水塔是供蒸汽机车上水用的。后来,蒸汽机车逐渐减少并被电力机车所代替,为蒸汽机车加水的水塔也失去了作用。这座水塔高约40米,塔基部分呈四面矩形,毛石装饰,显得结实而豪放。塔身是由红砖垒起的八棱形,红砖柱承重,砖砌墙体,外有水泥抹面,红白搭配显得十分鲜亮、清秀。水塔的顶部为三重檐屋顶结构,每层屋面都有带有西方建筑风格的老虎窗,上面覆盖红色平瓦,三层的屋檐由下向上逐渐缩小,远远看去像是三个大小不同的八角帽套在一起。“这是一座建造精美的工业遗产。”在山东建筑大学邓庆坦教授看来,“通和塔”体现了鲜明的德国建筑风格。
“谷仓斗笠”水塔:曾为整个铁路大厂供水
在槐荫区营市街辖区,有一座承载了无数老济南人记忆的机车工厂。说到这,很多读者可能都想到了它的名字——铁路大厂。没错,这家始建于1910年的工厂,正式厂名为“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但因为工厂坐落在济南西郊大槐树庄,所以当时无论厂里厂外、上上下下都习惯称它为“大槐树机厂”。就在这座工厂内,有一座风格独特的工业用水塔。这座建在大厂深处小树林中的老水塔是典型的德式风格。
裸露的红砖散发着沧桑,古铜色墙垛式塔体,托起一个白色的“谷仓”,最顶上一顶大大的“斗笠”,整体上显得朴实无华。这座水塔高30多米、直径约10米,当时承担着全厂的供水,虽建构简单,但从细节上依旧能看出德国风格。山东建筑大学张润武教授在现场实地调查时曾认为,这座水塔的设计者,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还有较高的工艺水准,在完成了这个构筑物的同时,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艺术处理。随着城市的发展,铁路大厂与城市供水管网连通,不再使用该水塔。由于它的存在并不妨碍工厂的建设与正常的生产,水塔也得以完整保留,为济南留下了一个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标志物。
孤寂老水塔: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第三座水塔藏身在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也就是原来的山东医科大学的校园一角。这座老水塔已经满身斑驳,在夕阳的照射下,躲在成片枯枝背后的老水塔宛如一位满面沧桑的耄耋老人。这是一座通体由青砖垒砌的水塔,高约30米,平面为正八边形,塔顶为八角攒尖顶。整座水塔为5层,在一层至4层上,每一立面都留有一扇小玻璃窗户,红色窗框内的玻璃多已破碎。据邓庆坦教授介绍,这座老水塔平面为正八边形,青砖砌筑,有六条圈梁环绕塔身,形成了水塔的水平线条,底层与二层之间环以腰檐,水塔顶部覆以中国传统的八角攒尖顶,灰色筒瓦,翼角起翘较大,形态灵动。这样的设计打破了砖石塔身的沉重感。从水塔的整体设计来看,由于当时的建筑师并没有完全掌握中国古塔的细部与比例,大屋顶与塔身的交接处过于生硬;同时,由于缺乏中国古塔的轮廓收分,水塔整体形态显得笨拙粗壮,尽管细部处理略显稚拙生硬,但该建筑作为上个世纪初,中、西方建筑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和地标性建筑,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较高的景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