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新会堂的历史尘埃

07.02.2015  13:49

  听到“犹太”两字,首先想到的是“集中营”和“爱因斯坦”,并遥想到欧洲很远的地方,但来到哈尔滨之后,才了解到另一段犹太史。
  1901年,中东铁路临时通车,中国北部和俄罗斯的来往更为密切。也就在这一年,大量的俄籍犹太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哈尔滨,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增添了很多异域风情。当后来欧洲的反犹浪潮妄图将犹太民族灭绝的时候,哈尔滨曾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聚集中心,这里的犹太社区人数最多时达到2.5万余人。在哈尔滨定居期间,犹太人进行着非常活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对哈尔滨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哈尔滨市政府先后投资修复了犹太会堂、学校、医院等昔日犹太社区的重要建筑以及皇山犹太公墓。2013年“哈尔滨犹太人活动旧址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由14处单体犹太历史建筑组成。
  犹太新会堂,位于道里区经纬街162号。之所以被称为新会堂,是相对通江街犹太中心老会堂而言的。新会堂希伯来语称“别依斯-加麦尔德罗什”,是犹太教哈西德教派会堂。
  建筑为砖石结构,建于1918年,由著名的犹太建筑设计师约瑟夫·尤里耶维奇·列维金设计的。整个建筑呈正方形,在主入口处设有三开门,圆心尖顶券架在4个廊柱上,形成了三连券外门廊,带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立面在建造中交替使用了砖块和石头,形成了红白相间的带饰。屋顶覆盖了一个巨大的鼓座双圆心式穹顶,顶上耸立一个六角星。六角星也被称为大卫星,是犹太建筑典型饰物。
  会堂,是指供政治集会或举行文化、经济、学术会议的专用建筑。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无论是新约时期抑或今天,会堂都是犹太人聚会、敬拜和文化交流的官方场所。有四种主要功用:学校(教导孩童有关律法和犹太传统)、敬拜(宣告信仰教义、诵读圣经、讲道、解经和祷告的地方)、社交(举行丧礼、特别聚会,甚至讨论政治话题)、法庭(透过自己的行政管理机构所设置的长老执行纪律和惩罚成员,或裁决成员之间的一些纠纷)。
  目前新会堂也是“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博物馆”,在这里可以参观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展,了解20世纪中叶犹太人在哈尔滨生产生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