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突出抓好实体经济创新驱动等五方面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要突出抓住的工作包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一体建设“六个体系一个机制”
十九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开展三次集体学习。前两次分别是,2017年10月27日上午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2017年12月8日下午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这次聚焦在经济领域,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部署的重要工作,这次集体学习也是紧承十九大精神展开。习近平表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全党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这个有机整体囊括多方面内容,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习近平表示,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刘元春表示,中国的产业定位、制度基础、实施手段等很多方面都有别于西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自然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比如中国作为赶超国家,在关键领域进行弯道超车的产业布局会更多,不能简单照搬西方服务化、金融化的模式,仍要强调实体经济的基础作用。中国擅长的产业规划、中长期规划,要求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等,都具有中国特色。
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采取什么政策举措和行动?在讲话中列举了要突出抓好的工作,包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五个方面。
比如,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表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我国实体经济还有哪些差距?刘元春表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存在低端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泡沫经济的冲击下,还面临“脱实向虚”、空心化的趋势。此外,我国实体经济还具有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升级的自身动力不足、人力资源在其中起到的核心作用还没有凸显、宏观和微观制度基础不扎实等问题。
创新驱动也是当前要突出抓好的工作之一。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目前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2%,企业、政府等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创新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培育新增长点。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创新产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新服务模式,日益成为经济新增长点。虽然这些新增长点的体量还比较小,但未来有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018年为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央已经释放明确信号将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部分举措可能超出国际社会预期。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则要求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