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风故事:沟通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有效方法

02.07.2015  18:28

  我的女儿琴琴一直很乖,不知是什么原因上了高中之后,她变得有些倔强,也没以前听话了。在高考那个节骨眼上,我是心急如焚,于是我拿出我当母亲的威严,对琴琴的错误丝毫都不容辩解,而且对她约发三章,不准外出,不准和同学玩耍,更不准做与学习无关的任何事。与此同时,还屡屡把她呵斥得泪流满面。她的逆反心理有愈演愈烈的架势。有几次学校的摸底考试中,各科总成绩下滑到了5至7个名次。虽然拿回试卷让家长签字时,琴琴耷拉着脑袋,一副“知道错了”的模样,可是,我还是忍不住“送”去疾风骤雨,让她难受得转头就走。

  琴琴出去后,我来到书房,在博客里写自己的心情。博客仿佛是一个包容我的知己,我写自己对琴琴的爱,也写自己不得已的严厉,还有对琴琴的心疼。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长篇大论”地写博客,转眼间博客里已留下了数千字。其实,世界上每位母亲都有一颗柔软的心,只是外壳一副严厉的脸,让孩子敬而远之,甚至开始了内心的排斥。此时此刻我开始思索我的家教方式,到底该不该以接近伤害的方式去管教琴琴,痛定思痛后,我决定要改变,把自己的严厉进行小小的“稀释”。可是,接下来工作上的繁忙让我的计划无从实施。

  一周后,我查看博客时,发现我写琴琴的那篇博文有了许多留言。其中有不少留言是朋友的留言,还有一些是素不相识的网友的留言,但是其中一条署名“琴儿”的留言吸引了我。原来,琴琴看到了我的博客,知道了我的苦心,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愧疚了。

  虽然琴琴只是在博客上留言,但是这种虚拟世界的沟通,让我们的隔阂也消退了不少。我像朋友一般约琴琴去外面吃饭,然后推心置腹地和她交流做母亲的感受,也听取她做女儿的体会。琴琴不再有逆反情绪,倒是空前地配合和友好。

  自从那件事以后,我对她不再是以家长式的作风管教她,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她沟通,和她谈话,当她考的不好时,鼓励她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仅如此,有时还带她到外边散步,唱歌,从而使她的心情舒畅,似乎没有感觉到一点的压力,这样一来。琴琴成绩上去了,在家里也乖了许多,我自然也乐上眉梢。也正是这样,去年她以560分的好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而我也终于明白,关于家教,其实父母对子女也需要表达,最好莫过于沟通。(文/覃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