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的烤地瓜生意经:在济南烤不如去北京

08.12.2015  10:02
石樊鲁村的房子被外村的村民称为“地瓜屋”

  编者按:

  一个月前,本报报道了济南街头一个边烤地瓜、边写打油诗的中年男人。22年来,靠着这门“成本小、技术低”的乡间手艺,石振华养活了整个家庭。而在他的老家,一个村上千人在外烤地瓜。

   这是乡间手艺,这也是进城谋生的手艺。

  而不起眼、却了不起的又岂止于此。本报记者探访发现,靠着摊煎饼、蒸馒头这些手艺,省内不少地方已经形成特色产业村、镇。乡邻们结伴同行,靠着这些乡间手艺,进军京津冀,淘金上海滩。

  11月的石樊鲁村,如诗如画,在一条上山的水泥路口,70多岁的石泽文坐在马扎上,打量着过往的行人和车辆。30年前,他像村里的其他人一样,用木板车拉着地瓜、烤炉,带着儿子走出滨州邹平,一路步行到潍坊、到青岛、甚至到北京。从那时起,石樊鲁村几乎家家户户到外地卖烤地瓜,虽说辛苦,但远比困在山里挣钱多。他们在外地省吃俭用,挣了钱就带回家存着,存够了就盖房子,给自己或儿子娶媳妇。在他们眼里,是地瓜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文/图记者林彦银

   本小没技术

    “烤地瓜,简单,本也小,看看就会,再说,那时也没有别的事情干。”

  隶属滨州邹平的石樊鲁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人口两三千,像一个小镇。这个村离邹平县城只有几公里远,三面环山。若是你秋天来这里,一定会被此处的景色吸引。尤其是漫山遍野的柿子树,未采摘的果子挂在树梢,非常惹人喜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石樊鲁村的土地也多集中在山边。这些或大或小的地块随着山势起伏,从高处望下去,像极了南方的梯田。“不过,我们这里可没有南方那么多水,过去种地只能靠天。”村民石泽文笑呵呵地回忆着过去,由于石樊鲁村多山地,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种地瓜。“你别说,地瓜产量高,过去困难的时候,我们村里也没饿着。”提起地瓜,石樊鲁村的村民都会生出特别的感情。至于石樊鲁村为何跟地瓜炉结缘,还多亏了村中的一老一少。“我们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烤地瓜,最早开始卖烤地瓜的那个小伙今年都已经60多岁了。”在他们两人的带动下,石泽文和其他村民也买来了烤炉,制作了木板车,开始了全村的烤地瓜生意。“烤地瓜,简单,本也小,看看就会,再说,那时也没有别的事情干。”石泽文说,他最早烤地瓜的时候,生地瓜才几分钱一斤,而烤地瓜则五毛一斤。这么高的利润,也是石樊鲁村村民走南闯北烤地瓜的动力。

  那个时候,不仅交通不便,也没有便捷的通讯手段。为了相互照顾,村民多三四个人组团到一个城市。“人生地不熟的,不组织几个人一块,万一出了事也没有人跟家里报信。”石泽文拉着木板车走出山村时已经40多岁,这一去就是五六年。

   家家户户烤地瓜

    “早上那个西北风刮的,骨头都冻透了,恨不得抱着烤炉。”

  “当时我跟儿子在外面烤地瓜,媳妇在家看家。”石泽文说,那时候他们县不像现在这么多工厂,年轻人可以到工厂打工,因此他们外出烤地瓜时,一般会带着自己的儿子。

  烤地瓜,石樊鲁村有天然的优势。“我们祖祖辈辈种地瓜,接触的最多的也是地瓜。”开始,他们烤的地瓜都是自己种的。每次外出时,石泽文都会把木板车前后装满自家的地瓜。为了卖得多,即便路途艰难,他们也会选择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一个人拉着木板车到青岛要走好几天,我们都是一边卖一边赶路。”一旦离开村子了,石泽文和儿子只能风餐露宿,尤其是冬天,更令他们苦不堪言。即便是呆在出租房里,因为地瓜不能受热,他们也不能生火炉。“冬天屋里都结冰,盖着好几层被子也暖和不过来。”提起在外面的日子,石樊鲁村的村民记忆犹新。

  烤地瓜最好卖的季节就是冬天,天不亮,石泽文就要推着烤炉赶到人多的地方。“早上那个西北风刮的,骨头都冻透了,恨不得抱着烤炉。”“一出来就是大半年,地瓜卖没了,家里就会雇一辆拖拉机给我们往这里送地瓜。”因为石樊鲁村的地瓜多数种在山边,甜度比较高,很受城里人喜欢。尽管村民在外面吃苦受罪,但他们的收入也非常可观。

  另外让石泽文感到欣慰的是,也就是那个时候,他有机会到各个城市去。“我去过潍坊、淄博,也去过青岛,再远一点还去过天津。”自从他不卖烤地瓜后,这么多年,他从未到外面看看。因此那几年的经历,对他而言显得特别重要和有意义。

   住进“地瓜屋”

    “别人都管我们村的房子叫‘地瓜屋’,确实就是烤地瓜挣来的。”

  “卖烤地瓜不赊账,卖了就能看到钱,我开始干的时候,每个月挣得比工人的工资多好几倍。”石樊鲁村的村民提起当时烤地瓜的利润都非常留恋,也正是因为这么高的利润,小小的地瓜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看到别人赚钱肯定眼馋啊,又不是多么难的活,别人烤我也烤,其他人也跟着烤。”最多的时候,石樊鲁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外面烤地瓜。现在,村里60多岁的男村民大多都有烤地瓜的经历。“你不信就挨着掰开他们的手掌,上面的地瓜油到现在都洗不去。”村里的老人开心的笑着说。

  好在,他们没有白白受罪,仅靠着一个个地瓜炉,他们盖起了新房子,给儿子娶了媳妇。“别人都管我们村的房子叫‘地瓜屋’,确实就是烤地瓜挣来的。”就是靠着这个小生意,石樊鲁村很快就把土房子换成了崭新的瓦房。一些人有了本钱,还做起了其他生意。

  石泽文家的变化也很大,他的日子也变得宽松一些了。但正当他在外地烤地瓜时,他的妻子突然患病,无奈,他只能放弃烤地瓜,回到村里照顾妻子。“妻子也死了很多年了,后来年纪大了,就出不去了。”他的儿子也没有继续烤地瓜,而是进了当地一家企业工作。现在,他在村里负责看山,守护着他们村的地瓜田。

  如今,不仅是石樊鲁村的人仍坚持烤地瓜,周边村的村民也加入这支队伍。“因为烤地瓜的多,也带起一些卖烤炉的、卖煤的,还有一些专门收地瓜的。”村民说,现在的生地瓜一斤一元多,他们种的地瓜从地里刨出来就被收购了。

   转战京津

    “邹平在济南烤地瓜的已经少多了,都去北京了,那里一斤烤地瓜10块钱,济南才5块。”

  相比石泽文,今年40多岁的石振华已算是村里的第二代烤地瓜人了。相比第一代,他的条件要好了很多。“我有三轮车,很方便,想回家了骑上车就回去了。”不过,利润已经没有那么高了。石振华之所以一直烤了20多年地瓜,多因这项工作比较自由,不受别人摆布。

  现在,除了他,他的姐姐也在烤地瓜。“一天挣100多块,也还行,要不像我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有别的工作干。”石振华说,目前在济南烤地瓜的,他们村有不少人。但相比此前,这已经少很多了。为了追求高利润,很多村民都去了北京、天津这些更大的城市。

  “邹平在济南烤地瓜的已经少多了,都去北京了,那里一斤烤地瓜10块钱,济南才5块。”一位在济南卖烤地瓜的同行说,他也打算到那里去,尽管路途远,但是利润丰厚。“我以前去过天津,但是离家太远,不方便,还是留在济南好一些。”烤了20多年地瓜,石振华更希望能离家近一些,方便照顾家人,也能让他时不时回家歇一歇。

  “现在比过去烤地瓜的人少多了,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不像我们,没什么可干,现在仅仅我们县就有很多企业。”石泽文说,尽管如此,他们村现在的基础还是靠村里的人烤地瓜一分一毛挣来的。“现在土地也不好了,因为种地瓜时间久了,种出来的地瓜都裂口子。”村民说,现在他们村在外面卖的烤地瓜多是从各地的市场上批发的,他们自己种的地瓜也多卖给了批发商。“现在一家一户的烤地瓜已经不行了,要是能形成产业就好了。”石樊鲁村一位多年在外烤地瓜的老村民挥舞着满是老茧的双手,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若是那样,他们村就又有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