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我省工会2017年权益保障工作回眸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工会权益保障工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在扎实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方面,各级工会通过政策帮扶、生活救助、就业创业等措施,推动实现困难职工家庭“基本医疗、就业创业、子女上学、住房安全、基本生活”五项保障。经过积极争取,经省政府同意,省总工会与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物价局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对困难职工家庭实施“精准帮扶”的通知》,为在档困难职工争取到了在水电气暖和公租房等方面享受低保户政策的待遇。全省建档困难职工由17.7万户减少到8.5万户,帮助9.2万户实现解困脱困。全省工会筹集送温暖资金2.72亿元,走访慰问困难企业3428家,困难职工16.7万户,困难农民工2.5万户,困难劳模及先进人物6933户。各级工会通过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已为1.89万人次的环卫工人等群体解决了饮水难、热饭难和休息难等问题。
立足做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中的职工安置工作,省总工会拨付500万元专项经费,围绕“去产能”涉及的重点行业,在山东能源集团和济钢集团实施了职工培训促进分流安置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中,先后有2799多名转岗分流职工参加了9个专业的26期培训,结业学员参加资格证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与培训工作同步展开的就业对接服务,先后向转岗职工提供招聘企业近2000家,招聘岗位10000多个,签订就业意向协议1300份、就业协议560余份。
2017年7月5日,省总工会联合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和省旅发委印发了《关于加强职工疗休养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评定条件和管理办法。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各级工会2017年筹集职工疗休养资金达6000多万元,超过4万名职工参加了疗休养活动,企业自发组织职工疗休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围绕“惠员工程”,我省工会组织持续推进了“一卡一计划”扩面、提质和增效。到2017年底,全省17个市都将能推行“工会会员服务卡”,现已发放会员服务卡511.7万张,建立会员服务基地6367家,协议优惠服务网点1.44万个;全省已有236万名职工参加了医疗互助活动,59.88万名职工获得医疗补助达6713.1万元。
为进一步加强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了档案管理及资金使用管理等制度;列支专项资金175万元资助部分市县职工服务中心改善硬件设施;择优对25个开发区职工服务中心授牌并给予资金补助;6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也建立了职工服务中心,使全省职工服务阵地更趋完善。
通过大力开展就业创业行动,全省工会组织共已举行专场招聘会330场,提供免费就业服务29.3万人次,劳动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1.56万人次。各级工会还筹集扶持自主创业资金1820万元,共已建设560家“工友创业园”,扶持5230人创业,带动就业达6.5万人。2017年,省总工会同人社、住建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督查活动,强化服务农民工,强化欠薪问题集中整治,通过共同努力,已为5.88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45516.4万元。在会同政府部门实施的“同舟计划”中,我省工会组织积极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从去年3月起,全省新开工和在建项目农民工参保率均达到了100%。
认真贯彻《山东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各级总工会通过召开动员会、举办启动仪式、下发通知等多种方式对“集中要约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加强分类指导。专职指导员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服务基层集体协商工作的中坚力量。滕州市建材行业、沂水县化工行业等一大批协商典型对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总集体协商“五年规划”落实情况调研督查中,我省位列全国第三名。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与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对接,联系国内知名心理服务专家和服务团队,以去产能转岗职工、农民工、建筑企业工人等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先后到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泰安等市,深入企业开展公益巡讲14场次,服务职工近2000人。通过现场授课、问题咨询等活动,帮助职工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受到了职工和企业的普遍欢迎。
作为探索与大企业或劳模企业对接、助力解困脱困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海信集团成为首家与省总签订协议,为困难职工家庭提供专项帮扶的大企业,也为劳模企业助力城市职工解困脱困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工会第一个精准帮扶信息化升级试点省份,我省按照全总要求召开了全省工会精准帮扶信息化工作会议,安排全总精准帮扶手机APP试点,组织开展了精准帮扶入户调研、信息采集及录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解困脱困信息化建设。(权益保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