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奖励数量压缩近半
今天上午,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召开。经过严格评审,2014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35项成果(其中,自然科学奖20项、技术发明奖20项、科技进步奖195项),3位科技专家(授予王军成研究员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成昌根等2名外籍专家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奖励数量比2013年度减少了211项,压缩了47.3%,为的是“要真正高水平的成果,宁缺毋滥”。2014年,我省制定了《关于改进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的意见》,按提高奖励质量、减少奖项数量、优化奖项结构的原则,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从源头和制度上解决与创新驱动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继上年度奖励数量压减10.6%之后,此次又压缩了47.3%。
项目质量较2013年度进一步提升,呈现以下特点:
原始创新成果显著增加。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中具有发明专利的占85.8%,比上年度提高了30.5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奖项有4.5个发明专利,比上年度增加了2.7个。重点鼓励高水平科学发现和原创性发明成果的奖励导向得到了充分体现。
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奖比例较高。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中,农业、海洋渔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领域共94项,占43.7%,比上年度提高了6.1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对结构调整的作用明显增强。
民生和节能减排领域项目取得可喜成果。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中,涉及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民生项目108项,占50.23%。在26项一等奖项目中,节能减排领域项目5项,接近总数的1/5。
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在获奖的127项技术开发类项目中,企业牵头完成的有74项,占58.3%;企业参与完成的有28项,占22.1%;企业参与总数达205家,平均每个奖项约有1.6家企业参与。在政府科技政策引导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步确立。
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新进展,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获奖项目中,由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协同完成的项目占58.7%。一批通过协作创新,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成果获得奖励,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建议授奖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为42岁,40岁以下的占44.67%,41—45岁的占18.77%,46—55岁的占29.9%,56岁以上的仅占6.66%,完成人梯次和年龄结构更加优化。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初步构建起了科技奖励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