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财政积极发挥政策作用着力推进我省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
国务院批复《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以来,省财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职能,强化保障,出台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我省发挥区位资源优势,融入区域协同大局,促进对外开放和科学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着力加快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完善省、市、县三元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大力支持国省道建设养护,完善县乡交通基础设施,提高重点港口和内河航道通航服务能力,大力支持民航机场建设。落实省政府确定的地方铁路建设项目筹资方案,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地方铁路建设发展。此外,积极利用PPP等模式,加大对市政工程、交通等城市基础建设支持力度。
二、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一是加强空气和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建立基于空气质量改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小清河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二是促进工业节能减排。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开展高效煤粉锅炉示范试点,推动煤炭清洗、煤粉制备、物流配送、煤粉储存、锅炉改造等环节实施改造升级,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三是加强海域环境综合整治。配合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省政府划定黄海海洋生态红线和建立实施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要求,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用海开发。积极筹措海域有偿使用资金,开展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海洋牧场和海洋生态修复等工作。
三、着力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对接合作。一是支持旅游产业发展。设立山东滨海旅游发展基金和旅游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支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乡村旅游宣传推广、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等。二是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开展“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支持南水北调续建配套、雨洪资源利用等水利设施建设。支持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海上粮仓”建设。支持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民生工程。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创新财政支农机制,采取产业基金、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融资增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三农发展。三是支持工业对接合作。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作用,促进钢铁、电解铝、水泥、轮胎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环保搬迁和日照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建设。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机制,支持汽车、船舶等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四、着力构建现代开放型经济格局。一是促进对外贸易。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力度,推进“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实施,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支持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进口。推进对韩深化合作,支持烟台和威海开展专业性招商和宣传推介,推动中韩合作园区和韩国商品交易集散地建设。二是促进利用外资。推动我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促进西部地区扩大开放。鼓励引进世界500强、外资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和环保、高新技术等高端外资大项目落户山东,支持利用外资稳增长。三是发展飞地经济。建立“飞地”项目主体税收分享制度,对跨市、跨省“飞地”项目,投产后3年内缴纳的“三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市县分成部分),确定转出地与转入地分享比例,对老企业搬迁、合作园区项目,可延长分享期限、协商确定分享比例。对省外“飞地”项目,按双方协商意见执行,引导省内东部优势企业参与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建设,鼓励市县参与京津冀等省外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合作建设。
五、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统筹安排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围绕“蓝黄”两区和“一圈一带”发展规划,结合财力统筹安排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支持济南、青岛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其他城市立足区位特点,加快经济发展。二是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新增补助资金集中投向贫困村,统筹开展农村危房、农房抗震改造,提高贫困户危房改造户均补助标准,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三是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将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公共服务支出按常住人口进行测算。实施激励性转移支付机制,合理设置城镇化水平权重,引导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其他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分配充分考虑农业转移人口因素,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四是加强社会保障服务。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升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整体水平。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具体办法,保障社会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六、着力推动公共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统筹资金对教育事业发展给予积极支持,支持各地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对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给予奖补。支持规范化中职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二是支持科技事业发展。整合优化科技资金结构,创新分配方式,聚焦全省重大科技目标和重大需求,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三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统筹资金加大对“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广播电视覆盖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力度,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支持优秀文化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