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在巴黎大会前夕盛赞中国“榜样”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1月25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29日至11月30日赴法国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并在随后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届时,来自195个国家和欧盟的代表将聚首巴黎,旨在努力达成一项“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确立2020年以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框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30日曾在访法期间宣布,中国政府已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还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抵御风险、预测预警、防灾减灾等领域向更高水平迈进。
中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如此大的努力,体现了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那么,国际社会又是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的参与呢?
“十三五”规划减排力度空前
中国对待气候变化“非常认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日前被问到“哪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可称榜样”时答道,中国采取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具有榜样意义。他强调,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确定,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这些都表明中国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上“非常非常认真”。
英国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等机构数月前发表报告预测,中国碳排放的峰值会提前到来,并认为中国减排成效不但对发展中国家有示范作用,也有助于为巴黎大会营造“建设性氛围”。报告作者格林说:“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它不但能实现强劲且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能致力于降低碳排放。这对许多国家来说都非常值得参考,因为它们也在探寻一条可平衡两者关系的发展道路。” 他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态度从来都是严肃的,并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2006年到2010年5年间共淘汰小火电机组近7000万千瓦;与此同时,治理空气污染和发展新能源的措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出台,投资达上万亿元人民币。而此次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更进一步提出到2030年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中国‘十一五’期间的减排力度已经空前,‘十二五’期间的减排力度更大”,由此可见“十三五”的力度之大。
15年内多次访华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中国领导层和人民都已认识到治理污染是当务之急,对污染宣战,实施各种法律法规。中国可能用比上个世纪其他国家更短的时间,摆脱严重的污染状况。” 他认为,尽管中国几十年的污染不可能一夜间解决,但中国提出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愿景,“十三五”规划有意通过更多措施减少碳排放,使治污取得快速进展,“前景可期”。
率先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在发展中国家起到表率作用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发表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赞誉。潘基文发表声明称,中美两国联合宣布各自国家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将采取的重要步骤,有助于在巴黎达成一个普遍的、有意义的协议,进一步显示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向低碳未来转型时“共同的认识和郑重”。
10月,习近平主席带领150名企业家出访英国,在威廉王子夫妇陪同下,参观了中英合作的零排放巴士和出租车展览。并与英国签署能源大单。中英两国还签署了《中英清洁能源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将为两国气候变化合作带来新机遇。《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也将气候变化列为中英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紧接着,德国总理默克尔“接力”访华。在中德双方经济代表签署了总额高达186亿欧元的合作协议的同时,默克尔高度评价中方作为第一个发展中国家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设立基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默克尔此访,进一步拉近了中德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深入开发中德关系的新领域,释放了中德合作的潜能。
11月初,习近平主席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北京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奥朗德当场表示,该声明不仅重申了中法两国此前所提出的各项减排承诺,并且超越了两国原本已向联合国提交的减排方案,加入了保证把气候升温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内的定期审议内容,有望成为巴黎大会上两国达成最终协议的基础。他指出,中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而中国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里有很大的影响力。当中国做出承诺时,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个很好的榜样。
法国欧洲一台报道对此回应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法国与中国达成共识对巴黎大会“至关重要”。法国《世界报》称,中国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于它是多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集团的主心骨,也是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的发起国。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索利曼26日在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乐观的同时,还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付出的努力给予积极肯定,称赞中国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也对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中国计划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以抑制国内煤炭需求,范围覆盖电力与重工业领域,这令他印象深刻。中国的增长方式朝能源密集度更低的方向转变,将对全球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
有力敦促发达国家付诸行动
气候变化大会谈了又谈,核心问题始终集中在两方面:发达国家如何履行责任率先减排,以及落实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发达国家该怎样计算、如何偿还它们在气候问题上的“欠债”。今天的科学研究已明确证实,由于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产生累积效应,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正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研究报告显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的减排量仅占全球总承诺量的30%,美国和欧盟的行动目标相当于其应承担“公平份额”的五分之一,而日本的行动目标只相当于其应承担份额的十分之一。且不说这些承诺和目标能否实现,单从这些数字本身来看,发达国家对于“还债”极不情愿,可见一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塞奥11月14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北京咨商会议”期间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所有国家都应为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而付诸行动。他十分赞赏中国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他认为,中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之一,不仅是很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参与者,也是南南国家合作的推动者。
塞奥指出,中国分别与法国、美国所作出的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都传递出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信号,对此次巴黎会议的参会方树立了好的榜样,特别是不久前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更是获得了广泛赞扬。“中国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令人称赞,将助力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其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哥本哈根会议上所达成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的承诺是真实的,既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做到了,那么发达国家没有理由不履行承诺。”塞奥说。
索利曼也表示,中国已在向绿色经济转型的道路上做出了表率。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十分重视习主席的表态,因为历史经验证明,中国是一个诚信大国,其所做出的每一个承诺都伴随着实际的行动。同时,这一举措对中国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能够切实地改变中国的增长模式,反过来也将深刻地影响世界。中国领导人的承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极其积极的进展。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网、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中国网、北京青年报、国际在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