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120多家重点企业实现创新团队全覆盖,
9月4日,中国工程院孙宝国院士团队到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场指导,并就技术研发中的实际问题,与公司研究院院长、山东省首席技师肖林进行探讨。自3月份龙力院士工作站成立以来,院士团队与龙力生物技术人员结成对子,共同研发应用。
而在山东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功能糖厂车间里,外聘专家马书彦和工人师傅王志刚热烈探讨。“根据我对聚葡萄糖生产工艺的理论测算,生产率还有2%的提升空间,可是试验多次也没达到!”马教授有些着急。“设计的工艺路线没有问题,估计问题出在操作细节上,我再调整一下流程,实现起来问题不大。”听了王师傅的分析,马教授心里有了着落。
往常待在实验室的教授,总往车间跑,这源于禹城市“金蓝组合”工程。近年来,禹城统筹推进高层次专业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资源整合,将金领(高端专业技术人员)与蓝领(产业工人)有机融合,使科研课题和生产实践互融互动,加快研发成果推向生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如果把一个地区的人才结构比作一个金字塔,‘金蓝组合’无疑把‘塔基’和‘塔顶’联系起来,使金字塔作用更加稳固,对创新驱动支撑作用更加明显。”金蓝组合工程的实 施,激发了企业技术工人参与创新的热情,让万众创新成为可能。
在“金蓝组合”带动下,保龄宝公司聚葡萄糖的生产效率(人均产能)提升12%,在制品流程积压降低10%,生产周期缩短5%,生产成本降低4%以上,每年可为公司创造价值1000万元以上,今年公司还获得全国创新团队荣誉称号。董事长刘宗利说,“金蓝组合”把拇指优势变为拳头合力,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
禹城市长张磊说,“金牌专家有理念,技能人才有经验。‘金蓝组合’将两者结合起来,将研究与生产联在一起,打通了实验室与车间的最后一公里。”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的博士夏蕊蕊,在做纤维素酶工艺优化放大实验时,染菌控制遇到难题。她想到了生产一线的秦文明。在车间里,秦文明与夏蕊蕊一起制订新的解决方案,让研究成果应用在大规模生产中,提高了酶活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金蓝组合”联合发力,龙力生物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素酶技术和“同步发酵法”工艺,制得浓度高达99.5%以上的无水乙醇,率先在国际上建成了用玉米芯生产6万吨燃料乙醇的示范装置,成功实现了较大规模连续生产,并率先获得了纤维素燃料乙醇国家定点批复。
为提升“金蓝组合”联合创新公关能力,禹城创新“人才+项目”模式,鼓励企业通过创新联盟,建立一个项目、一个专家、一个团队研发模式,让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联合创新。7月底,禹城市召开科技人才奖励大会,受奖人员包括高层次人才,也包括生产一线工人。连续三年,该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财政用于企业技术工人补贴、人才先进企业奖励和人才培训,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
多方位激励政策,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如今,禹城120多家重 点企业内部实现创新团队全覆盖,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5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8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院士工作站2个;与43家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完成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8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41.7%,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连续四届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