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机关报谈科研硕鼠:象牙塔里容不下“老虎”
又见“科研硕鼠”。据报道,复旦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原正副主任敖红、黄爱民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提供虚假发票入账、伪造课题组人员签名等方式中饱私囊。一审法院认定两人共同贪污147万元,敖红、黄爱民分别被判处十年、十二年有期徒刑。
“搞科学、做学问,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要很严格地搞一辈子工作。”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的确,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假。做过实验的人都知道,一个小小的差错,都有可能酿成一次重大事故。这个道理,对于具体的科学研究适用,对于抽象的人类心理同样如此。思想上松懈了,行动就容易走偏。敖红、黄爱民的“落马”,让人痛心之余,也令人警醒。
如果说心理的失衡是他们行为偏离轨道的开始,那么,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就是导致“刹车失灵”的最关键因素。“吃喝拉撒睡,都能靠经费”,这样的流行语虽然夸张,却从侧面暴露了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漏洞。“找发票报销套经费”是司空见惯的路径,“偷梁换柱搞经费”也是屡见不鲜的招数,更不用说其他五花八门的套取手段。说到底,正是科研经费收支管理不够严格,廉政风险防控“阀门”拧得不够紧,才使得“跑冒滴漏”现象得以长期存在。
象牙塔里容不下“老虎”“苍蝇”,科研殿堂不允许有蛀虫侵蚀。不少人曾将象牙塔视为清水衙门,然而一再出现的科研经费乱象却表明:世上没有清水衙门,只要有漏洞可钻,就会有滋生腐败的土壤。仅靠“信任”或“尊重”,并不足以让大学、科研院所风清气正。相反,把制度的笼子关紧,把管理的漏洞堵上,让科研经费“晒”在阳光下,才能肃清科研经费腐败带来的不良影响。
制度跟上的同时,严格的执行也不可或缺。目前,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加强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可有的人却感慨,“有钱用不出去”“管理得太死,要留有空间”“规定太多,报销太麻烦”。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实际上却是对教师、科研人员的一种保护。君不见,敖红、黄爱民“落马”之后,留下孩子、老人无人照顾,更让单位多年的培养付之东流。在这个意义上,毋宁让制度执行得更严一些。唯有如此,才能让学人的尊严和荣光得以永续。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