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四工程一模式”着力抓好水利精准扶贫工作

24.08.2016  20:03

  今年以来,我县水利扶贫投资5010万元,着力实施农田水利、农村饮水扶贫、库塘汪塘整治、库区移民脱贫“四类工程”,探索以水养水“一模式”,破解水利“建管养用”难题,促进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精准扶贫成效。 

  一是实施农田水利工程,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总投资2734万元,实施沭河徐家荣仁橡胶坝工程项目、沙沟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建沭河徐家荣仁橡胶坝1座,对沙沟水库灌区南干渠渠道进行衬砌,新建、改建渠系建筑物34座,为农业灌溉提供强有力的水源支撑;规划投资1000万元,实施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其中投资100万元,解决圈里乡瑞龙口村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进一步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二是实施农村饮水扶贫工程,破解贫困群众饮用水难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精准扶贫政策方针,将项目布局向贫困村庄倾斜,拓宽群众受益面,提高饮水安全和灌溉用水保证率,保障贫困群众的用水需求。今年以来,完成投资21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扶贫工程,解决了夏蔚、圈里等2个乡镇、7个贫困村、5065口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投资206万元,实施水利发展资金农田水利工程,解决了高桥、夏蔚、泉庄等3个镇、8个村庄、9320口人的农田灌溉难的问题,改善该贫困村的农业灌溉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实施库塘汪塘整治工程,扩大贫困山区保灌面积,提升贫困村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山区防洪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全县累计投资2733万元,实施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工程、重点病险塘坝除险加固工程、示范汪塘整治工程,其中投资184万元,对沂城街道、沙沟等6个乡镇(街道)8个贫困村8座病险塘坝进行除险加固,进一步提高塘坝防洪保障能力;以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试点县项目为依托,从涉及乡镇村庄中选聘水库管理员,同等条件下优先从贫困人口中选聘,每人每年发放工资5000元,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投资11万元,对沂城街道东山村汪塘进行整治,新建相应的亲水娱乐设施,打造农村靓丽风景线;争取上级防洪抗旱资金25万元,进一步提高5个贫困村的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四是实施水利移民工程建设,解决“三无”难题,增强库区贫困村经济“造血”能力。规划投资560万元,分别实施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工程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县级结余资金项目,加快贫困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贫困库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彻底扭转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消除库区贫困村庄因水受困、因水成疾、因水致贫的现象;规划投资980万元,实施大中型水库贫困移民扶持项目。包括光伏扶贫工程、产业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工程,解决库区移民无资金、无项目、无技术的难题,进一步增强库区贫困人民的社会经济“造血”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五是探索以水养水新模式,破解水利“建管养用”难题。按照“一载体两分离”的工作机制,将灌溉和饮用水基础配套的产权移交给村集体,村集体再与村用水者协会签订经营管理使用权承包协议,并根据协会盈余情况按比例收取经营管理使用权转让收益,实现从“自己的水自己管到大家的水大家一起管”的转变,入会会员既有优先用水的权利,也有维护和管理水利设施的义务。结合精准扶贫的政策,会员能够获得协会在产业发展方面的资金和实物扶持,贫困户还可以获得村集体分红收益部分的二次分配收益,解决了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的好、管不好、用不好的难题,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种新的水利扶贫模式,既盘活了集体资产,又提高了用水效能,既融入了社会资本,又创新了管护机制,既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又为群众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真正实现了水尽其用、以水养水、人水和谐的良好局面,起到了非常‘6+1’的作用。 

                                                              李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