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识别与防治  

08.05.2017  12:51
                【学名】  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         【英文名】  Ricewaterweevil,Rootmaggot         【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         【寄主范围和危害特点】  稻水象甲的寄主广泛,尤其喜食水稻和禾本科及莎草科的杂草。除幼虫为害水稻外,在稻田周围禾本科植物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假稻(leersia japonica)、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 Kunth et Steud)、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 Beauv]等,泽泻科的矮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鸭拓草科的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等22种植物上可以找到幼虫、卵、土茧等虫态。         成虫多在叶尖、叶喙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短不等的白色条斑,长度一般不超过3cm。低龄幼虫啃食稻根,造成断根,形成浮秧或影响生长发育,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该虫为害引起的产量损失为20%左右,严重者可达50%左右。         【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2.6~3.8mm,体壁褐色,密布相互连接的灰色鳞片。前胸背板和鞘翅的中区无鳞片,呈暗褐色斑。喙端部和腹面触角沟两侧、头和前胸背板基部、眼四周前、中、后足基节基部、腹部三四节的腹面及腹部的末端被黄色圆形鳞片。喙和前胸背板约等长,两侧边近于直,只前端略收缩。鞘翅明显具肩,肩斜。翅端平截或稍凹陷,行纹细不明显,每行间被至少3行鳞片,第1、3、5、7行中部之后上有瘤突。腿节棒形不具齿。胫节细长弯曲,中足胫节两侧各有一排长的游泳毛。雄虫后足胫节无前锐突,锐突短而粗,深裂呈两叉形。雌虫的锐突单个的长而尖,有前锐突。稻水象甲有两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发生在中国的均属孤雌生殖型。         2.卵  长约0.8mm,圆柱形,两端圆略弯,珍珠白色。         3.老熟幼虫  体长约10mm,白色,无足。头部褐色。体呈新月形。腹部2~7节背面有成对向前伸的钩状呼吸管,气门位于管中。         4。蛹  白色,大小、形状近似成虫,在似绿豆形的土茧内。
                【传播途径】  成虫有较强的飞行能力,也可借风力或水流作远距离自然扩散。水稻秧苗和稻草可携带卵、初孵幼虫和成虫作远距离传播。成虫还可以随稻种、稻谷、稻壳及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检验方法】  对运输的水稻秧苗和稻草进行卵、幼虫和成虫检查,稻种、稻谷、稻壳等进行成虫检查。另外,田间调查应注重监测技术的提高,掌握调查时期、调查方法和不同时期的重点调查部位。调查方法一是灯光诱集;二是查看寄主叶片上的取食斑,特别是针对白茅、芦苇、狗尾草、稗草变种等寄主。成虫飞翔活跃期以灯光诱集为主,结合网扫、取食斑调查。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1。检疫措施  严禁未经检疫从发生区调运稻谷、秧苗、稻草及其制品。凡用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的,应彻底销毁。对口岸30km范围内的水稻种植区,要定期进行检疫监测,对划定的疫区范围,要进行封锁和防治。对于以种子或草被形式引进的农作物、造纸原料、香料、观赏植物或蔬菜等,必须在入境前后进行熏蒸和消毒处理,对以插条或块茎形式引入的植物繁殖体必须经审批并经隔离试种。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秋翻晒垄灭茬,水稻收割后至土壤封冻前对稻田进行翻耕或耕耙,可以大大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2)物理防治。在小片孤立稻田,利用灯光诱杀技术压低虫源;设置防虫网阻止稻水象甲迁移进入稻田或覆膜无水栽培,减少稻株上的落卵量。(3)生物防治。保护捕食性天敌,如稻田、沼泽地栖息鸟类、蛙类、淡水鱼类、结网型和游猎型蜘蛛、步甲等可猎食各种虫态稻水象甲的天敌。(4)化学防治。以防治越冬代成虫为主,可针对秧田期、大田期及越冬场所分成三个防治阶段。所选用的农药主要以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沙蚕毒素或混配制剂为主。       

 

来源:    济南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