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揭晓
12月8日,省政府发布通报,正式公布了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等30个项目获奖。本届获奖的30个项目,是我省近两年文化领域创新实践的新成就,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示范性,涵盖了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科技、艺术教育、文化交流等文化创新领域。
此次获奖项目创新水平高、影响大,极具示范意义。本届创新奖各地单位申报了一批优秀创新实践项目,获奖项目优中选优,代表了我省文化创新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如省图书馆承担、完成的“'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项目,创新性地运用尼山书院+图书馆模式,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传承文明、教育群众、引领风尚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潍坊市文广新局承担、完成的“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模式”项目,通过求实创新的生态保护区规划与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生态性保护上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特色鲜明并富有成效的保护区“1344”建设模式,为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工作范例和可借鉴的工作路径。
在获评项目中,基层一线获奖项目比例较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本届获奖项目中,县区有8项成果获奖、一线有15项成果获奖,占获奖项目的76.7%,既充分体现出基层一线务实创新的新气象,也有利于鼓励和调动基层一线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高唐县创建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充分发挥地缘、亲缘、文缘优势,积极开展海峡两岸书画交流,为高唐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发展,也促进了本地与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东阿县实施的“乡村记忆”七大工程,在全省、全国都具有突破意义。该项目覆盖了该县城区和全县十一个乡镇(街道)、507个行政村和42个自然村,对东阿历史文化进行了一次全境域、全方位、全天候、多角度、大视角的全景式扫描记录,对东阿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史、两千余年的县治建置史、近百年的共产党奋斗史、30余年的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梳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