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集中在产粮区 济南迎来立春之后首场降水

16.02.2015  11:22

    从14日夜间开始,我市迎来立春之后首场降水。此次降水量不大,但主要集中在产粮区。专家表示,降水有利于缓解小麦旱情,对土壤起到了补充水分的作用。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7.6毫米,比常年同期8.6毫米少1毫米,减少了11.6%,比去年同期8.3毫米少0.7毫米,减少了8.4%。虽然本次降水量不多,但主要集中在章丘、济阳等产粮区,而这两个地区也是我市受旱较明显的地区。目前小麦正处于停止生长的越冬期,此时降水不但不会对小麦造成冻害,而且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保墒作用。   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由于连日来日照条件好、气温较高,我市部分山区土壤失墒,已有旱情初现。立春以来,我市气温不断升高,最近几日最高温度上升至18℃。市水利局专家表示,这次降水比较及时,现在这个温度能让大多数降水渗入地下。特别是章丘市目前正在实施水源连通工程,此次有效降水能使章丘市节省更多地下水。   目前全市在田作物42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17万亩,农作物正处于越冬期,受旱迹象尚不明显,但如果春灌前后没有有效降水,章丘、历城、长清、平阴等山区和济阳、商河引黄灌溉条件差的地区有近60万亩农作物可能受旱。届时,我市将积极调引黄河等客水,蓄存到徒骇河、大寺河等平原地区的河道、沟渠中,使我市引河、引库灌溉面积达到4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