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粮食局副局长丁兆石谈扎实推进“粮安工程”建设 全面提升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水平

18.12.2015  14:31

  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简称“粮安工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重要内容。“粮安工程”主要包括建设粮油仓储设施、打通粮食物流通道、完善应急供应体系、构建粮食市场体系、保证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等内容。
   山东省政府网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粮食部门大力推进“粮安工程”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作为“粮安工程”的重要内容,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我省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丁兆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安工程”建设,全省各级粮食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以“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和仓储设施建设为重点,同步规划物流园区建设,逐步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全省粮食收储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高质量推进仓房维修改造。按照“全面覆盖、整体提升”的原则,全面加快“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其中:省、市直储备粮承储企业按照地方储备粮承储任务和仓容总量、库点布局等进行安排,县级维修改造按照“一县一库”的框架进行安排,主库区辐射3-5个基层收纳库点。对达到报废年限、无维修价值的“危仓老库”,按照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的原则报废重建或异地新建。近两年,全省集中投入资金近11亿元,维修改造仓容670万吨,基本消除“危仓老库”,大大改善了粮食仓储设施水平。
  二是高标准建设百万吨仓房。结合《山东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20年)》,充分考虑粮食增产、地方储备增加以及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等因素带来的收储格局变化,统筹规划标准化储备仓与收纳仓建设规模和布局,确保粮食收储能力均衡,有效缓解粮食收储压力。经过积极争取,近两年国家核批我省仓储设施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近11亿元。其中,与增产增储挂钩的项目31个,建设储备仓62.5万吨;竞争性建仓项目9个,建设储备仓54.55万吨。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明年可投入使用。
  三是高起点规划粮食物流园区。紧紧围绕国家打通粮食物流通道的总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推进北粮南运主通道、大运河散粮航运通道、海上粮食流入通道、黄淮海小麦流出通道、省内西粮东送及毗邻省间粮食流通通道等“五大通道”建设。在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国家确定的济南、枣庄、潍坊、济宁、德州、聊城、菏泽七大节点城市以及近年来粮食周转量不断增大的滨州、日照等市,按照“成熟一个、支持一个、建成一个”的原则,引导和扶持重点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其中,济南、枣庄、济宁、滨州、聊城等地园区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我省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
   山东省政府网 :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是当前各行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粮食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情况怎么样?
   丁兆石 :信息化是做好粮食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是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智慧粮食”建设,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抓好业务管理信息化。我们从地方粮食仓储企业入手,提高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按照“分类指导、梯次管理”的思路,在全省200多家基层收纳库推广简便易用的购销存管理系统;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在全省19个大中型地方粮库开展了智能化“数字粮库”试点;此外,还在部分大型粮库探索“智慧粮库”建设。通过努力,由点到面,不断拓展,仓储企业实现了计划、购销、质量、资材等各业务环节的信息化管理,从人工和机械作业,开始向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转变。去年,为统一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标准,国家粮食局在山东和江苏等省开展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我省粮食购销、储备、物流和加工等200多家企业参与试点,为提升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能力打下基础。今年5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吉炳轩在我省德州调研时视察了德州第五粮库,对我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7月底,国家粮食局在我省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
  二是打造省级行政管理平台。在企业业务管理信息化基础上,省局着力搭建粮油仓储、财务管理、加工统计、企业直报等系列省级网络平台,加大行业指导力度。改版升级门户网站—“山东粮网”,并注重建设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上线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咨询服务等版块,打造信息发布、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的网络平台,推进各项工作的协调配合和相互促进,推动了粮食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
  三是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为全面推进下一步的粮食信息化建设,省局正组织力量编制全省“十三五”专项规划,主要思路是:围绕从农田到餐桌的粮食流通全过程,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粮食流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全省行政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粮食流通现代化,以行政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规范化,更好地履行保障粮食安全的首要职责。我们将按照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社会粮食企业“三步走”的思路,努力打造“智慧粮食”山东版。
   山东省政府网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情况下,国内外粮食形势复杂多变,我省是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大省,在粮食应急保障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丁兆石 :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工作要求,我们进一步构建粮食应急保供体系,确保应急供应有网络、保障供应有支撑、安全供应有载体。目前,全省共认定应急供应网点2840个、加工企业371个、配送中心199个、储运企业188个,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应急供应网络。今年8月,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总体目标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承办、财政扶持”的模式,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重点支持粮食应急加工企业、配送中心和成品粮仓储设施建设,力争到2017年形成应急加工、储备、供应各环节协调配套的新型粮油应急供应体系。
   山东省政府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期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请您介绍一下我省粮食市场建设情况。
   丁兆石 :近年来,我省粮食市场建设不断发展,为服务政府调控、丰富军需民食、活跃粮食流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年初,在学习外省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我们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商务厅、工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做大做强粮食市场主体,提升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在全省形成以粮食收购、零售市场为基础,以济南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以市政府驻地成品粮油批发市场为重点,以港口、码头等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为骨干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同时,指导各地积极探索互联网与粮食行业的有机融合,吸引粮食龙头企业、零售商和电商企业加快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目前,各市的有形市场建设和电商建设都在稳步推进,取得积极的成效。
   山东省政府网 :粮油质量安全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粮食部门在保障粮油质量安全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丁兆石 :粮油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粮食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监督管理,一手抓载体建设,切实履行好职责。监督管理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落实监管责任。省市两级已有15家监测机构纳入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仪器设备和场地设施不断增加;认真开展新收获粮食质量监测,及时按规定发布信息;积极探索粮食质量检测社会化服务,青岛、临沂等市检测机构进驻粮食批发市场,从源头上确保粮油质量安全。载体建设方面,把“放心粮油”工程和主食产业化作为服务民生的载体,确保让群众吃上放心粮油产品。近年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2.4亿元支持“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各级政府认定的“放心粮油”网点2054个、居民厨房网点1529个、配送中心129个,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今年,我们又联合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主食产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主食产业化的重点建设项目予以支持,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市、县区域内主食加工、配送、销售全覆盖。
   山东省政府网 :粮食损失浪费一直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请您介绍一下,在节粮减损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丁兆石 :各级粮食部门始终把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纳入粮食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抓紧抓实。一方面,深入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利用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粮食科技活动周等平台和社会媒体,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依托现有粮食仓储、物流、加工龙头企业、粮食科研检测机构和高等院校,建设节粮减损宣传教育示范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互动体验活动,搭建爱粮节粮科普资源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多年来,我们把抓好农户科学储粮作为新时期粮食部门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好做实这项惠民工程。目前,全省已累计投资3亿多元,为种粮农户配发钢板仓77万套,年可减少粮食损失7000多万斤。同时,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需要,还积极探索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建设粮食仓储设施,推广先进适用的钢板仓和配套设备,全面提高种粮农户的节粮减损能力。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