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谈⑤不管财力多紧张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不管财力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一以贯之的重农思想,也为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指明了方向。
由于农业的特点和市场机制的属性,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支持保护制度。我国的国情农情决定了政府在促进农业发展上有着更大的责任。这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向好,财政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速减缓,“大河没水小河干”,这必然会影响到对三农直接投入的增幅和增量。
如何在经济增速换档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当前三农工作必须面对的重大考验。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总的方向是要坚持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不减,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办法、逐步调整,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更多资本活水浇灌经济之树。
财政投入要整合资金,提高效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在加强资金统筹整合,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要建立有效机制,把资金管理好、整合好,取消无用无效的、减少重复低效的、堵住跑冒滴漏的,通过效率的提高来对冲增幅的下降。要确保财力集中用于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产粮大县和农民增收等,新增补贴要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要改善资金的配置方式,特别是要突破条块化资金安排模式,坚决杜绝分小钱、撒“胡椒面”。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调控机制,总结目标价格试点经验,完善补贴方式,降低操作成本,探索防范价格风险、保障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金融支农要畅通“主动脉”,丰富“毛细血管”。农业规模经营越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越提高,对金融的需求就越强烈。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促进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要履行义务,畅通农村金融服务“主动脉”;要积极扶持村镇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毛细血管”。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要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补贴标准,提升风险保障水平。
还要抓住消化过剩产能的契机,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三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注重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其中蕴含着三农实际投入增长的新机遇。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加大中西部及重点区域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等建设力度,必然会带来农村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而且当前正处在前期过剩产能消化期,这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降低是一个机遇。与此同时,随着一些行业和领域产能过剩,投资趋于饱和,农业农村投资价值更加凸显,对社会资本吸引力将明显增强。要抓住电商等新模式、投资等新业态蓬勃兴起的契机,创新方式,畅通渠道,引导工商资本进入三农领域,确保三农总体投入源源不断地增长。
一元复始万象新,承前启后再出发!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农业农村工作繁重艰巨,我们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部署上来,主动适应新常态,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农业投入,用真金白银为农业强筋壮骨,推动三农工作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