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市多头底气不足
本榨季过半,在减产因素作用下,国内白糖期货指数一举收复两年半的失地,现货价格随之攀上5500元/吨大关,制糖行业迎来拐点,多年亏损状态或将就此结束。与此同时,国内食糖生产已经接近尾声,产量对糖价影响逐渐减小,长时间高位盘横的期糖走势便是明证。减产对应的糖价上涨空间基本兑现,下一阶段的焦点毫无疑问将转移至国内食糖消费和调控政策上,二者会共同决定糖价走向。
表观消费并不悲观
就消费而言,国内食糖销售表现并不差,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食糖销量仅稍低于上榨季。据最新的国内食糖产销数据,截至4月底,食糖累计销售545.1万吨,同比下降51.2万吨,这主要是由于榨季初期先消化前期库存而拖累新糖销售,近两个月销量回升。
此外,2015年一季度国内食品和饮料制造业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4%和9.5%,说明国内食糖具有实质性内在需求,加之糖价上涨预期引发的囤货需求,本榨季销售恐不会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当下国内严控进口的政策,意味着近300万吨减产量或成为真实供应缺口。
随着时间推移,供求矛盾会日益突出,一旦原糖大幅反弹,内外价差缩减将激发国内糖价大幅上涨的热情,恐怕这不是政府所期望的。
政策调控方向渐变
其实,国内糖市调控政策已显露出调转方向的征兆。一是抛储传闻。年内糖价持续上涨后,抛储传闻不绝于耳,这说明政府对目前糖价的态度有所转变,从现有的国家食糖储量看,政府具备较强调控能力。二是食糖进口增速似在加快。据海关统计,1—4月国内食糖实际进口量不降反增,累计达155万吨,同比增加40余万吨,而且近期进口速度明显加快。毕竟商务部将配额外食糖纳入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目的是规范进口秩序,引导企业均衡有序进口,并非是明确地限制进口。特别是国际原糖正处于低迷时段,适当进口和储备低价食糖,有利于防范国内出现食糖短缺局面。
向上的空间有限
总体来看,国家在糖市上的调控方向已开始微调,不管是抛储传闻所隐含的调控态度,还是进口增加的实质举措,都已反映出上述观点。因此,糖价短期不可能被过分炒高,毕竟国家具备调控能力,不仅有现成的、较大规模的储备糖,而且有潜在的巨大进口需求。
未来国内糖价再度大幅走高底气并不足,至少在国际糖价触底反弹之前,向上的空间较为有限。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