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强县走上生态立县之路

10.12.2015  13:00

  

  

◆本报记者周雁凌 董若义

  通讯员王彬

  足不出户,鼠标一点,城市环境状况、辖区企业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等情况,即可通过LED显示屏一览无遗。这是记者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看到的场景。

  近年来,为有效提升辖区环境执法监管、环境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邹平县累计投入4000万元,建设完善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包括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等9个子系统和流域综合治理沙盘、环境教育基地等附属设施。

  邹平县环保局局长王骥对记者说:“这套系统是集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控和视频监控于一体的智慧型、数字型、交互性环境监管处置平台。投运以来,在断面水质预警监测、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建设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提升监管和预警应急能力,是邹平县推进环境治理、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邹平县的经济总量大,环保压力也大。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邹平县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之路。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升级

  近年来,邹平县紧紧围绕建设环境优美、产业高端、社会和谐、群众安康的现代化新邹平这一目标,不断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摒弃粗放落后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生态低碳的科学发展理念。

  目前,邹平县已培植形成了涉铝产业、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六大产业集群。为进一步培优核心产业,邹平县把铝业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产业,全力推进其向高精尖领域发展,力争通过3年~5年时间,打造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2000亿级涉铝产业集群。

  为有效提高发展质量,邹平县坚持存量调整、增量优化“双轮驱动”,在淘汰落后、创新引领、“腾笼换鸟”中推动产业脱胎换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实施项目准入及退出机制,有序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以来,累计关停淘汰“土小”企业273家,拒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57个。其中,仅今年就拒批了27个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不能满足总量要求的项目。

  邹平县扎实开展违规项目清理,对纳入全省清理名录的108个违规项目,严格按照淘汰一批、规范一批、完善一批的总要求,对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望的项目依法责令停业、关闭,对在建或建成未正式投运项目依法责令停止建设并补办手续,对符合产业政策且达到环境管理要求的已有项目开展现状环境影响评估。

  截至目前,42个项目已完成现场整治并开展环境影响现状评价工作,两个治理无望的化工项目已依法进行关闭并拆除到位。通过清理整顿,邹平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兼顾社会、企业各方合理诉求,力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

  邹平县坚持把生态旅游作为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南部山岳生态旅游区、北部乡村旅游和黄河文化旅游区等板块,将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生态品牌影响力,以绿水青山赢取金山银山。

  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完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为持续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邹平县积极构建“治、用、保”水污染防治体系,深入开展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目前,全县52家重点排水企业实施了污染源治理稳定达标工程,建成污水处理设施68台(套),日污水处理能力达47.5万吨。

  目前,邹平县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8座,小清河流域镇街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有效解决了城镇污水直排问题。其中,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达16万吨,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依托县污水处理厂,邹平县建设了日处理规模达10万吨的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工程采用国内首创的石灰—粉煤灰工艺,对污水处理厂达标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后,直接用于电厂工业循环冷却水,每吨水成本不足0.8元,在年节约新鲜水3600万吨的同时,还可减少COD排放量1825吨、氨氮排放量183吨。

  在县污水处理厂东侧,邹平县还建设了年处置干泥两万吨的邹平县污泥规范化处置中心,采用以粉煤灰为主要成分的脱水剂进行脱水,避免了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了污泥的规范化处置。

  生态保护是“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的重要环节。邹平县投资1.8亿元建设的六六河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已投入使用。工程集水质改善、生态修复、休闲娱乐于一体,形成了一条岸绿水清、鱼鸟欢畅的生态廊道。

  目前,邹平县辖区小清河出境断面唐口桥、杏花河出境断面张官桥、孝妇河出境断面危桥的COD和氨氮浓度均稳定达标,基本实现消除劣Ⅴ类水质的目标。以小清河为例,2005年~2014年,在GDP年均增长17.3%的同时,辖区河流断面水质年均COD浓度下降了6.9%,氨氮浓度下降了24.1%。

  近年来,为有效改善空气质量,邹平县印发了《邹平县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出台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文件,推动空气质量稳步改善。

  截至目前,邹平县已累计投入35.9亿元,实施热电、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建成脱硫设施66台(套)、脱硝设施48台(套)、除尘设施94台(套)。魏桥创业集团投资23亿元对9个热电项目的48台机组进行脱硝设施建设,现已全部建成,全面实现了氮氧化物达标排放。

  邹平县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投资3.4亿元对邹平滨藤纺织热电厂1#~4#机组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并计划在2017年底前完成其他44台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加强扬尘污染综合整治,67家煤炭、商砼企业共建成喷淋设施69套、挡风墙(防风抑尘网)54处、高效布袋除尘器14台。

  完善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增强各方环境意识

  在全面推进环境治理的同时,邹平县积极开展各类执法检查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万人(次),检查企业1.3万家(次),组织夜查60余次,取得监测数据5242个,取缔非法“土小”企业158家。

  邹平县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专项行动,实施夜间应急值班检查制度,保证每天10人进行夜间巡查,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邹平县不断完善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截至目前,指挥中心已建成1个数据中心,构建起环境预防、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统一管理4个体系和环境自动监测监控、手机在线监测、视频监控、智能闸门、工况在线监测与分析、移动执法、环境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指挥等9个系统。建设了28座废水自动监测站、17座河流断面自动监测站、两座空气自动监测站、47座废气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对环境质量的24小时无缝隙管控。

  邹平县深入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通过邀请环保专家开展解读讲座等形式,提高全县环保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法治水平。此外,邹平县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新《环境保护法》。先后开展环保市民开放日活动9次,解读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增强市民环境意识,营造出公众理解环保、支持环保的浓厚氛围。

  邹平县先后投入200万余元,建设了县环境教育基地,将樱花山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天地缘酒文化博物馆、六六河人工湿地、城市污水处理厂、魏桥创业集团热电项目超低排放工程作为5家环境教育基地,形成了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教育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