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工程中的“三不”奢华现象值得重视

28.09.2014  17:47

青岛市黄岛区审计局    徐增珍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各地城市道路绿化及现有绿地的绿化提升工程投入力度均在不断加大,城市绿化率及城市形象得以极大提升。然而,作为一名审计人员通过近几年投资审计发现,在树木郁郁葱葱、人居环境直线上升的同时,工程绿化过程中苗木惯用“大规格”并进行  “密植”等一些奢华浪费现象值得重视:

一、目前绿化工程中较常见的奢华浪费三“”现象

(一)过分密植不科学。当前部分建设单位为了尽快达到绿化效果,常常选用苗木密植办法进行工程绿化,甚至有的地方推崇“森林式绿化”、“苗圃式绿化”,也就是将绿化带像森林或苗圃一样绿化,密植上各种苗木,该种做法严重违背苗木的自然生长规律,由于缺乏生长空间,限制了苗木的自然生长,结果是不给城市或苗木留足空间,缺乏科学性。

(二)好大喜功不经济。为了尽快达到绿化效果,另一个惯用做法是选择大规格苗木作为绿化工程苗木,但是大规格苗木存在成活率低、苗圃存有量少等问题,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是为保证成活需采取特殊保活措施及运输、栽植等增加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工程成本,二是大规格苗木的培育需要十年、几十年的时间,苗圃中大规格苗木大多是从其他地方收购挪栽过来的,有的山坡被挖的千疮百孔,而经过苗圃的培育,挪栽过来的苗木价格往往会十倍甚至更多倍的增长,使工程投资缺乏经济性。

(三)盲目提升不理性。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来的一些绿化工程绿化效果不佳需进行绿化提升,本无可非议,但有的地方绿化提升已演变成一种不理性的盲目提升,一是不考虑苗木的生长情况,将一些生长旺盛、修剪精美的苗木统统移掉,进行大规模提升改造  。二是对于某些因养护管理跟不上而影响绿化效果的绿地,不在管理上找差距下功夫,仅凭外观统统进行改造提升。有的提升工程因不理性引起市民的热议,其社会效益极差。

二、解决绿化工程中奢华浪费现象应坚持三“

(一)因地制宜重科学。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本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严禁以绿化工程打造“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厉行节约重监管。一是实施绿化工程施工的报批手续,可以借鉴建筑行业的做法,任何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需向绿化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施工许可证。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从其绿地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全面考查。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按此施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绿化工程的水平和品位,也便于绿化主管部门掌握整体情况,以便制订计划进行调控。二是引入第三方监督园林绿化工程投资、审批、发标、付款等关键环节,建立起公平竞争机制,杜绝暗箱操作。三是成立行业协会,由其规范园林绿化企业的行为,使园林绿化工程在阳光下运行,特别是规范苗木采购价格,挤掉绿化工程高额利润,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三)注重实效重养管。近几年全国各地绿化工程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后期养护也应及时跟上,俗话说绿化工程“三分种七分管”,而且,种是短暂的,管是长期的,只有进行不中断的精心养护治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否则,就难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效果,继而进入毁了种,种了毁的恶性循环状态,造成资金的不必要浪费。为搞好养管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改变以往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的粗放管理状态。对已建成的绿化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管护的技术含量,提高管护效果。二是强化单位、居民法制观念,避免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发生。三是加强城市园林管理的执法力度,提高管理的技术、力量和手段,保持好绿化成果。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