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科技信贷放款额占青岛市的一半(组图)

27.06.2015  09:34

  创新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法宝。2014年,胶州市通过完善创新奖励机制,搭建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创新成果不但在青岛各区市中独占鳌头,在全省同级城市中也名列前茅。

  科技信贷放款额   占青岛市的一半   “好项目就得花好钱办好事。”成功拿到500万科技信贷金的三秀新材料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进行一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光靠企业自己拿出资金进行研发,许多企业考虑到风险,都不是那么积极。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他们有技术、有项目,但是资金问题却阻挠了项目的开展。”   为此,胶州市2013年8月设立了1500万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提供1.5亿元科技贷款授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输血”。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9家企业担保发放贷款超过9000万元,约占整个青岛市科技信贷额的一半。此外,通过组织科技金融对接活动,促成科技型企业小额贷款及贷款周转金5亿元,设备租赁及股权融资1亿多元。   胶州市还根据青岛市相关精神出台了《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力图通过落实创业创新补贴,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意见》中不仅提高了原有科技创新奖励补助标准,还增加了新的奖励项目。对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的奖励标准,国家级由原来的3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省级由20万元提高到50万元,青岛市级由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对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企业奖励100万元,国家重点新产品每个奖励10万元,新认定国家级孵化器奖励100万元、青岛市级孵化器奖励3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省、青岛市级企业创新平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   丰厚的奖励带来的是更丰厚的回报。截至目前,胶州市企业共有青岛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0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并诞生了“德固特”、“青力环保”等30多个行业冠军。   100多项产学研成果   助推制造业升级换代   装备制造业是胶州市的优势产业,特别在冷链、数字化装备、锅炉及辅机、金属结构等领域竞争优势明显。然而,制造业虽然盘子大、基数大,长期以来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却不高,仅凭企业自身优势很难突破技术瓶颈。   对此,胶州市委、市政府主动当“红娘”牵“红线”,依托西安交大、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对接,推动前沿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孵化。目前,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3处产学研基地已正式启用,已有8家研发机构、6家科技公司进驻发展,并与胶州7家企业签署协议,合作研发智慧城市建设、环保物联网和3D打印机等10个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产业项目;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孵化器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中集冷链研究院项目也已开始桩基施工……   通过校企“联姻”,胶州市大批制造企业突破创新发展瓶颈。中信欧德机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研发出30余种节本增效的自动化设备生产线;青岛中仁药业与西安交大合作,研制的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新药“医学体外诊断试剂”正在进行临床研究;中集冷链高新产业园的“冷链梦工厂”项目,代表了冷箱生产行业的最高标准,冷箱生产速度从9分钟一台提升到5分钟一台……2014年,胶州市20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完成成果转化100多项,其中30多项产学研项目获得国家及省、市相关科技政策支持。截至目前,胶州市企业已与109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千余名外地专家成为企业“编外”研发团队,近百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新工艺、新产品。   不在低端拼价格,跃向高端有作为,“胶州制造”正在拥有更多话语权。   释放孵化器“红利”   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   随着宇创凡新型互联网电商孵化器、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孵化器通过资质认定,截至目前,胶州孵化器资质认定数量已达到3家。   “我们团队研制的智能可视化焊接模拟培训系统已经基本完成,可以投入市场了。”青岛艾斯达特智能焊接设备有限公司的宋健赟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公司进驻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孵化器以来,孵化器利用西安交大的优势研发资源给我们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   “建立孵化器,就是要营造专业化集聚式创新的氛围。”西交大青岛研究院孵化器负责人表示。西交大青岛研究院孵化器是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学科设立的综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对机械制造、新材料、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方向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孵化。进驻孵化器的企业不但可以免费使用孵化器先进的实验设备还可以享受到西安交大相关专业的科研技术支持。   孵化器优惠的孵化条件、西安交大丰富研发资源,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孵化器已有17家企业通过审核、正式入孵,其中有3家企业还入库青岛市“千帆计划”。   企业创新有了平台,还需要完善的技术市场交易体系进行交易转化。胶州市通过开展企业技术需求调查和院所科研项目征集活动,将征集的技术需求、科研成果等及时发布,鼓励和引导科研成果自由交易。   近来,西安交大的多项基础研究成果以7000余万元的价格成交;青岛工学院的的新技术也被当地企业出资400多万元买断……越来越多来自技术市场上的成交信息冲击着人们的眼球。   记者从胶州市科技局了解到,胶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起步,到目前已增长到近3亿元。通过完善成果登记、成果发布、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流程,技术市场交易日益频繁,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