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快讯:王艺华厅长在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上作大会发言

29.05.2015  19:18

    5月28日,水利部在潍坊市召开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省水利厅厅长王艺华代表山东省水利厅做了题为《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的典型发言。 

  王艺华指出,近年来,在水利部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山东各地在积极推进村村通自来水的基础上,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2011年至2014年,累计完成投资79.89亿元,解决了169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今年,国家安排我省19.55亿元,计划解决412.3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7亿元,预计到今年10月20日可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届时,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为群众受益最直接、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之一。 

  王艺华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我省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是坚持公益性优先,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省政府每年都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向全省人民作出庄严承诺。省与市、市与所辖县(区)政府层层签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责任书》,逐级明确节点目标,砸实部门责任。切实加大投入,省财政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财政投入的优先领域,足额预留财政资金。2011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21.8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市、县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保障工程顺利实施。严格考核奖惩。省水利厅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各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与计划安排挂钩,优先安排任务完成较好的市县,形成竞争态势,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二是坚持规模化供水,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打破一村一井、单村供水等传统做法,依托优质水源,合理规划构建城乡统筹、规模供水新格局。平原区推行“一县一张网”、“一县两张网”供水模式;山丘区推行“一条流域一张网、一县几张网、网际间互通”供水模式;城镇周边地区利用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庄辐射延伸;对已建成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进行改扩建、整合联网,扩大供水规模。目前,全省已建成“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1057处,覆盖人口3370万人,53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德州市按照“同源、同网、同质”的目标要求,整建制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潍坊市山区、丘陵、平原地形兼备,规模化集中供水率高达94.7%。 

  三是坚持水安全保障,把好水源头抓住水龙头。抓好水源选择与保护。沿黄地区投资建设饮水安全平原水库26座,总投资83.1亿元,受益人口991.8万人。截至目前,已有11座水库完工,其余水库10月20日前完成。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对“千吨万人”规模以上供水工程水源地划定保护范围,有效保障水源水质。抓好水质处理。新建供水工程全部配备消毒设施,其中“千吨万人”规模以上供水工程配套建设标准化水厂,部分工程还增加了臭氧活性炭等深度处理工序,努力提高供水质量。抓好水质检测。“千吨万人”规模以上水厂对常规指标实行每日一检。在已建成69处水质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工建设49处,集中对供水水质开展检测。卫计部门加大监测力度,逐年增加监测点数量。全省水厂自检、县域巡检、卫计部门监督监测相结合的水质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 

  四是坚持创新性发展,健全农村供水管护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以贯彻《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为抓手,相继出台了《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维修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年度考核办法》和《山东省农村供水水厂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考核办法》,推动工程管理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健全管护机构。全省17个市和128个有农村供水任务的县(市、区)全部成立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其中75个县建立了“116”水利服务热线电话,随时接受用水户投诉,及时化解农村供水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创新管理机制。重点推广公司化经营和协会管理两种管理形式。对城乡一体化的供水工程,充分发挥城市自来水公司的人才、技术和经验优势,实行城乡统一管理。对规模较大的工程,积极推广企业化经营,明晰产权,落实经营权,供水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接受水利部门行业管理,水价执行政府最高限价。对单村供水工程,积极推广以乡镇或流域为单元,成立供水协会统一管理的模式。实行精细管理。着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全省2.05万处饮水工程和8.4万个行政村的信息全部录入数据库,46个县建立了饮水安全信息调度中心,387处工程实现了在线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