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小平台长成文化发展“大舞台”
8 月17日 , 正逢周日,莒县莒州文街内的现在美术馆,“‘举国大地’第六届周末淘”正在进行中。淘宝现场其实是一场小型拍卖会,上百位淘家坐在台下,竞“淘”自己心仪的“宝贝”,气氛热烈。
像现在美术馆这样的文博书画经营业户,已有百余家进驻文街。文街自2012年7月建成开放,如今,已成为当地推介莒文化及书画创作交流、古玩字画等艺术品交易的平台,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当天,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莒县创作交流中心和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王羲之书法创作培训基地同时在文街揭牌。联通上下,辐射四方,文街这个小平台正成为当地发展文化的大舞台。
成长快、潜力大的文街
文街取名街,实际更像一个“院”。
走进文街大门,“莒州画廊”是迎面第一家书画经营业户。老板侯军燕正忙着招呼顾客。看到有人对哪一幅字画特别关注,她都会上前当当“参谋”,介绍一下创作者的情况或者作品的来龙去脉、市场行情。
侯军燕说,画廊楼上楼下两层,约400平方米,主要摆卖收藏来的书画。正好有顾客带来一幅马世治创作的国画《春风吹红牡丹花》,请她帮忙鉴定、估价。马世治是莒县当地一位画家,曾师从宋式云、王小古等名家,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侯军燕小心地把画展开,细致地观看了画面、题款、装裱等,确认是马世治所作,但认为是画家早期作品,“估价在3000元左右。”不过,卖家感觉估价偏低,最终没有把画作留下来。
侯军燕说,现在不仅关注当地比较认可的画家,也开始推介一些外地作者的作品,“将来规模大了,我们争取引进更多国内外名家的作品供书画爱好者观摩收藏。”
像这家画廊一样,文街上的书画经营户,目前重点虽还是放在当地知名书画家身上,但眼光已经开始投向那些外地有潜力的书画家。文街的经营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包括古玩、玉器、钱币、奇石、根雕等,都不断有商家进驻。文街这个小平台,成长快、潜力大,正向“买全国卖全国”的特色文化园区发展,建成后仅第三个年头,年营业额将超过5000万元。
省美协首次在县级单位设立创作交流中心
8月17日,莒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画剪纸儿童画作品展在文街开展。活动共展出326幅书画作品、198幅剪纸作品和176幅儿童画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有的表现历史故事,有的反映现代生活,但主题一致,传递着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莒县过门笺和剪纸,都是颇具特色的莒县剪纸艺术的代表。现存最早的莒县剪纸是清代的窗花。2008年,莒县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作品展区的第一展厅,展出莒县过门笺代表性传承人于永胜的作品《农林牧副渔》,创造性地把剪纸、木刻、国画等技法融为一体,歌颂了新时代新生活。
第二展厅则展出了于永胜女儿于红的作品,包括《四季平安》、《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等,引来观众细细欣赏。于红说:“这件《德孝》剪纸,是专门为这次展览创作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表达尊老向善才能拥有一个和谐美好家庭的主题。”
展出的书画作品中,包括何乃磊、孙瑞春、徐永田等名家作品。省美协常务副主席朱全增说,“目前,莒县仅国家级书协、美协会员就达30多人,省级以上的书协、美协会员则达到320余人,这也是我们把创作基地设在这里的原因。”
据了解,这是省美协首次在县级单位设立的创作交流中心,也是省书协设在县级单位的第二个创作培训基地。
莒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曹临说,莒县是全国文明县、中国民间书画艺术之乡、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民间艺术氛围非常浓厚,“我们把全县文化建设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全省整体创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目标结合起来,为此我们还专门编辑出版了一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道德仪式操作手册》,包括入学礼、成人礼及新公务员入职礼等,非常受欢迎。这些措施一方面能充分发挥书画艺术之乡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能让现代文化建设在各个层面找到更丰富的载体,真正实现文化成果的均等共享。”
开设“莒文化讲堂”
参观完莒县莒州博物馆后,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孟鸿声连称收获很多,“对莒文化有了更丰富更直观的了解。”
博物馆藏有一万余件文物,其中包括多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古莒文化的根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文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推了上千年,学者考证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其中的一件古陶尊,上面刻的陶文符号,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将其解释为“旦”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祖型。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宋镇豪认为,莒文化是最纯的绵延悠长的东夷文明的代表,核心区即在日照、莒县一带,目前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时期。其历史影响、文化价值与齐文化、鲁文化三足鼎立,将中华文明向前延伸了千年以上。“莒县陵阳河流域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陶文及其周围地区发现的众多史前城址,薄如蛋壳的龙山文化黑陶器、古国古族青铜器、汉魏画像石、历史名人名著等,堪为5000年东部地区文明发展文脉的极好标示。”
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莒文化,莒县成立了莒文化研究院,并开设“莒文化讲堂”。莒县县政府党组成员、莒文化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刘维勋说,通过开展“四进一讲”,即进机关、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为广泛宣传莒文化搭建载体,今年以来已经举办讲堂21场。“我们还编撰了《莒地历史文化简明读本》、《莒地历史名人录》、《莒县文物地》系列丛书,使莒文化具体化、形象化。”
莒县县委书记刘守亮说,县里通过研究、保护和开发莒文化这一个小切入点,规划文化建设的大格局。“目前,从国家层面上,正在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省里实施的四大文化传承展示工程,其中之一是东夷文化溯源工程,这些都为莒文化的研究传承带来了难得机遇。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些机遇,深度挖掘莒文化,把莒文化打造成文化名片,进一步拓展莒文化产业规模,真正使莒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文化树县’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