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启动民俗研究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30.03.2016  15:06

  2016年3月27日,菏泽市召开专家座谈会,着手启动《菏泽市民俗研究五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座谈会由鲁西南民俗博物馆(菏泽市乡村记忆博物馆)、菏泽市民俗学会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民俗学会和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菏泽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萧放,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涛,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等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并就菏泽市如何做好今后五年的民俗研究工作分别做了专题学术报告。

  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接地气、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文化形式。菏泽市地处中原文化圈、齐鲁文化圈和黄河文化带(“两圈一带”)交汇之处,是著名的中国牡丹之都、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境内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托鲁西南民俗博物馆(菏泽市乡村记忆博物馆)和菏泽市民俗学会,积极整合资源和力量对菏泽市丰厚民俗文化进行整理研究,对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推动整个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建设菏泽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要搞好民俗研究工作,一个科学有效的顶层框架设计——民俗研究发展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涛先生对菏泽市着手编制民俗研究五年发展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编制民俗研究发展规划无论是中国民俗学会,还是各省级民俗学会都没有做过,菏泽在这方面可谓是开了全国的先河,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举措,中国民俗学会一定会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与会专家认为,今后五年,菏泽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民俗文化研究工作:一是加强对菏泽市民俗文化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菏泽市民俗文化资源资料库。二是依托现代互联网等媒体,创办并逐步健全完善菏泽民俗研究方面的刊物、网站和微信群等,为广大民俗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三是依托民俗学术年会,每年举办一次菏泽民俗文化研究科学报告月活动,并将广大民俗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以论文集的形式编辑出版。四是积极探讨民俗工作与乡村记忆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旅游产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融汇的途径,力争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五是科学确定若干学术研究课题,力争编辑出版一批有关菏泽民俗文化研究、菏泽乡土记忆方面的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