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菏泽市文化产业发展侧记
8月13日,40岁的巨野县农民姚贵松一大早就来到县农民画院,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一幅大型“工笔牡丹”作品,作品需要占用她一个星期的时间,但也可以给她带来不菲的收入。画院负责人陈广超告诉笔者:“工笔画产业链在这里已经形成,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巨野农民画产业膨胀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新时期,带着深深菏泽烙印的文化产业旋风,正向我们吹来。
文化产业花朵绽放
近年来,菏泽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措施,强力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逐步增强。2013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5.1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1 5%,排全省第二位,增长率为18.02%。全市从事文化产业的相关单位2140个,单位涵盖了文化产业十大经济活动类别,分布于47个行业门类和97个行业小类,共有从业人员84958人。全市拥有2014-2015年度国家级重点文化出口企业3家,山东省重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企业10家(全省共62家),人选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如今放眼全市,一个个文化产业聚集点宛如一颗颗明珠,在菏泽大地上闪闪发光、竞相争辉——牡丹文化产业、曹县工艺品产业、单县浮龙湖生态文化产业、巨野书画文化产业,郓城水浒文化产业无不发展迅速,令人赞叹。
传统文化项目增值
以前,文化似乎离经济很远,但是新时期的菏泽人,却把文化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甚至已经成了带动引领经济投资和建设的有力载体。
目前,农民画师姚贵松所在的巨野县已经拥有4个绘画专业镇,50个专业村,600个专业户,常年从事绘画、销售、装裱等相关产定人员近11000人,书画装裱室70余家,在全国建立了600多;个销售网点,去年全年销售书画作品90余万幅,主营业务收入达3.6亿元。
郓城县则立足于“山东出好汉,好汉在郓城”的独特优势,大打“水浒文化”牌,开发建设的水浒好汉文化产业园,集武术特色演艺、影视剧拍摄、水浒文化街风情展、旅游观赏于一体,成为北宋时期民俗文化展示中心、明清时期民居博物馆稻江北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2014年,水浒文化产业园入驻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营业收入过亿元,如今已经是国家4A级景区。”水浒好汉城负责人这样介绍。
在牡丹区,中国牡丹园项目正在建设,牡丹办事处党委书记陈新建告诉笔者,这座全国栽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科研、观赏基地建成后,年可接纳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税收3000万元。
电商文化产业崛起
电子商务和文化,这似乎本来是不相干的概念,在菏泽却实现了完美融合。天华电商产业园作为菏泽交化产业项目,以大数据、物联网支撑的新兴信息,产业为核心,布局“电商聚集园”、“电商孵化园”、“人才创业园”、“电商文化园”、“金融创新园”等园区。
李振是成武人,他在天华电商产业园经营的睿帆工艺项目主打产品就是曹县的传统工艺品,去年经营额已经达到了6000多万元.而他,并非个例。天华电商产业园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争取5年内将这个项目打造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一座新型的电商文化新城。”
如今步入天华电商产业园内淘宝“特色中国·菏泽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能够体现.菏泽文化特色的图片,再往里看,东明县特色产品展示区、单县展厅、牡丹区展厅、开发区展厅、曹县展区等各个展区分块划分,李家香肚、东明西瓜、单县羊肉汤、四君子酒、蜜三刀、罗汉参、牡丹瓷、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面膜等一排排整齐的菏泽特产罗列其中——这些既是电子商务涵盖的产品,更是深深蕴含着菏泽人传统记忆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