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谈戏剧:角色塑造不是从接剧本开始
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日前携手三联书店推出回忆录《烟雨平生蓝天野》,并与他的老朋友苏民、郑榕、朱旭[微博]、吕中、李立群[微博]、该书的合作者罗琦 等,在首都剧场与观众见面交流。该书回顾了蓝天野走过的八十多年人生历程,读者可从中看到一个执著绘画的少年如何阴差阳错地走上戏剧之路,从此在表演和导 演艺术上钻研一生、奉献一生。蓝天野说:“我总认为,一个演员创造角色,不是从你接到这个剧本才开始准备,而是从你决心当演员那天就要开始的”,“演员的 天职就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据了解,全书以平易近人、不乏生动的口述风格写成,面对读者娓娓道来,讲述国难家灾中的坎坷经历,传达艺术创作理念、表演和导演经验,坦陈自己 在艰难和动荡时期的为人准则。同时,书中收录大量剧照和生活照片,不仅是作者个人工作、生活的珍贵记录,更折射出新中国话剧事业摸索前进的历程。
没有豪言壮语
在蓝天野的这部回忆录中,话剧与表演占据了突出位置。对童年和家庭的简短回忆之后,蓝天野详尽回顾了自己成长与历练的过程。从参加进步戏剧运 动,到新中国成立后文艺事业的建设;从在戏剧大家曹禺和焦菊隐的指引与熏陶下学习、钻研表演和导演艺术,到作为主要教师为北京人艺培养濮存昕[微博]、宋丹丹[微博]、梁 冠华、王姬[微博]等一批实力派演员……字里行间融合了表演实践、创作心得与理论思考,向读者传递自己所感悟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蓝天野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言。其实,那会儿也不是单冲着这种精神干的,就是很自然由衷的兴趣,还真把这些‘小角色’、‘龙套’当成个人物去创造。没有豪言壮语,就是一种演员的习惯,传承为剧院风气。”
不避讳谈阻力
据介绍,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微博]成立,蓝天野所在的中戏话剧团转入北京人艺(人们习称“老人艺”),他成为这里的第一批演员。《茶馆》的 “秦二爷”,蓝天野演了几十年,近四百场,每演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他在书中回忆,“听老舍先生念剧本就是一种乐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所有的演员都 跃跃欲试。导演焦菊隐带着演员们走访老北京最富特色的角落,与老艺人们打交道,观察天桥形形色色的人物。首次排练时,花在体验生活上的时间和精力,比用在 排练过程中的还要多。
20世纪60年代,蓝天野正式转为导演编制。表演与导演工作之外,蓝天野还作为主要教师参与到人艺青年一代演员的培养教学工作中。为了让人艺的 演剧传统薪火相传,蓝天野倾注了许多心力。书中,他并不避讳提到自己曾遇到的阻力。1984年,为《秦皇父子》确定公子扶苏的角色时,蓝天野申请外借濮存 昕的事曾引起一番争议,为此,“三位副院长一起来找我谈话”……但在《秦皇父子》演出以后,当时还稚嫩、不成熟的濮存昕被认可了,就此留在人艺,还接连被 安排到一些戏里去担任主要角色。他也会谈起招考学员时那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1981年的演员训练班被称为“81班”,这个班里的很多学生在后来成了 表演大腕儿。招考学员时,宋丹丹反应机敏,与考官们来回“过招”,给蓝天野留下深刻印象,称“丹丹是那种有人生体味的孩子”。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