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领导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解读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

08.07.2016  17:55

魏建强同志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2016年7月7日(星期四)下午3:00,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联合举办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解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魏建强,省政府节能办副主任赵旭东先生,省国土资源厅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张庆坤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巡视员、新闻发言人耿庆海先生,省环保厅生态处处长庄荣盛先出席发布会。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布处处长陈强主持发布会。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和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记者参加了发布会。现将发布会文字实录刊载如下:

陈强: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鲁发〔2016〕11号)。《实施方案》的出台,对于深入持久地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邀请省发改委副主任魏建强先生,省政府节能办副主任赵旭东先生,省国土资源厅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张庆坤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巡视员、新闻发言人耿庆海先生,省环保厅生态处处长庄荣盛先生介绍《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和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省发改委魏建强副主任介绍相关情况。

魏建强: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发展改革工作给予的关心和大力支持。非常高兴和热烈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由省新闻办组织,省发展改革委与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环保厅的负责同志一起召开,主要是对省委、省政府5月4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行专项解读。下面,我先就《方案》的目标任务、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等,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关于《方案》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大家都深有体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年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去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并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抓紧提出实施方案”。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面贯彻《意见》精神,尽快提出符合山东实际的实施方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起草了《方案》,经省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1次全体会议分别进行了审议,5月4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

方案》的出台对于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山东重要批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上来,汇聚全社会力量,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人民富裕、齐鲁富强、山东美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走在全国前列,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关于《方案》的内容框架和主要特点

方案》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制度创新、共建共享、保障机制五个部分,涵盖了26项重点建设任务、29个制度创新领域和13条共建共享推进措施。

方案》作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凝聚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共识,提出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坚持、五化同步、五位一体和四个努力方向”。

在推进原则上——“六个坚持”: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在推进方式上——“五化同步”:即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在实现路径上——“五位一体”: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在发展目标上——“四个努力方向”:加快实现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加快建成优良生态生活环境;加快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

围绕贯彻总体要求,《方案》对重点任务、制度创新、共建共享等作了全面部署安排,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 一是针对性强。围绕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合理布局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创新性强。部署了大量的试点任务,以重点领域的先行先试推动创新;突出了体制机制创新,以制度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了提高生态环保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三是操作性强。与大多数省份出台的实施意见相比,我们省出台的是《方案》,明确了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谁来干,有方向,有目标,有手段,有主体,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取得新进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四是系统性强。强调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五化同步”,强调重点任务、制度完善和全民参与统筹推进,强调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

三、关于重点任务

方案》围绕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生产方式绿色化,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明确了重点任务,即“六个加快”: 一是加快构筑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围绕发挥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基础制度作用,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二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要按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由大到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三是加快培育发展绿色产业。围绕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提出要加大节能环保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和有机生态农业规模,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发展水平。四是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围绕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提出要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构建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体系。五是加快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围绕提高环境质量的核心任务,提出要多还旧账与不欠新账并举,加快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六是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围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出要遵循自然规律,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自然恢复,协同推进人工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关于制度创新

围绕用制度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考核激励、市场驱动的思路,明确了完善“六项制度、四大体系” ,加快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六项制度”:一是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制度;二是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三是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四是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五是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六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四大体系”:一是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二是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三是完善税收、价格、税费、投融资等政策支持体系;四是完善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体系。

五、关于共建共享

遵循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理念,《方案》围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出“三个推动”,即推动生态文明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生活方式更加绿色健康,推动公众参与渠道更加畅通,以此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为了保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步成为现实,《方案》明确“构建四个机制”。一是构建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机构和日常推进机制,提出了省有关部门及各市党委、政府的工作职责。二是构建科技创新引领机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建设产业、科研、人才三位一体的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培养引进一批生态环保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强化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三是构建国际合作促进机制。提出要贯彻开放发展理念,以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我省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四是构建贯彻落实督查机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省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责任分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生态山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方案》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和通报,督促各方面加快推进速度。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省发改委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方案》顺利实施,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走在全国前列、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陈强: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记者:开展碳排放交易是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为确保我省2017年顺利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一步需要重点做好哪些基础性工作?

魏建强:首先感谢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关注与关心。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事关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工作大局,既是国家下达给省级政府的重要考核任务,也是省发改委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近年来,我委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先后印发实施了《山东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编制完成了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了能源、工业、农业、土地变化与利用、废弃物处理等五大领域排放数据库,扎实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园区试点建设,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我省“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18%的任务目标。尤其在我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中,我们分别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进低碳试点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任务。

您刚才提问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问题非常好,应该说切中了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大热点。大家知道,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是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国碳市场建设分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2014—2016年),完成设计和建设,建立队伍,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基础能力,做好碳市场启动前的准备;二是运行完善阶段(2017-2020年),2017年正式启动市场交易,以后逐步摸索运行规律,完善市场制度,稳步发展市场。三是稳定深化阶段(2020年后),扩大覆盖范围,增加交易产品,探索国际链接。

1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以发改办气候〔2016〕57号文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行业,纳入门槛为2013—2015年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应该说,2016年是推进碳市场建设的重点攻坚期,做好碳市场启动前期基础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从我省来看,需要重点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作用,统筹部署碳排放权交易各项工作,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协调解决有关重大事项。研究设立碳排放权交易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等领域专家担任顾问,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建立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工作实施计划,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推进落实各项具体任务。

二是抓数据盘查。为做好我省相关基础性工作,我委前期组织征选了22家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年初集中开展了电力、钢铁、造纸、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控排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核查培训,邀请国家专家讲解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积极组织控排企业核定核查边界,准备数据台账和核算报告,做好迎接盘查准备。经初步测算,我省符合国家发改委57号文件报送要求的控排企业近500家,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借鉴试点地区经验,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企业排放数据进行现场核查,尽快报送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为配额分配奠定基础。

三是抓技术支撑。强化省、市技术支撑单位能力建设,逐步扩大技术支撑队伍,组织开展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核查、配额核定方法等前期研究,建设科学的碳交易技术支撑体系,为制定和实施相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抓宣传引导。结合“全国低碳日”以及其他节能低碳宣传活动开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碳排放权交易的重大意义、工作经验、政策措施,提高全社会认识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们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对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工业领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体部分,工业领域节能减排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请问关于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有没有什么新的重大措施?

赵旭东:“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加大节能减排推进力度,顺利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全省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40%以上。进入“十三五”,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围绕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省节能办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

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实施高效煤粉锅炉示范工程。去年,支持淄博市改造建设27个高效煤粉锅炉和2座煤粉制备中心,形成年200万吨煤粉加工能力。今年2月份,省政府在淄博市召开了绿动力和散煤治理现场会,总结推广淄博经验,强力推进绿动力和环境治理。目前,济南、德州、临沂、泰安等市都制定了绿动力和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推广计划,党委政府决心很大,措施有力。上半年,省节能办与省发改委、环保厅等8部门共同印发了《山东省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推广行动计划(2016-2018年)》,确定了高效煤粉锅炉工作目标和环评标准,到2008年,累计推广高效环保煤粉锅炉2.5万蒸吨,煤粉锅炉应用比例达到65%,煤粉锅炉平均热效率达到87%,年节能180万吨标准煤。二是实施新能源集热系统应用工程。鼓励太阳能集热系统在纺织、食品加工、化工等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去年全省支持实施太阳能工业热力系统示范项目94个,形成8606吨/天的产热水能力。今年将继续支持实施89个项目,拉动用能企业和太阳能生产企业新增投资20亿元。

二、实施节能环保提升工程。

制定出台“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研发推广一批节能环保装备和技术,每年发布100项重点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实施一批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加快推进节能改造和节能技术产业化。建设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和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化发展,建设50家区位优势突出、集中度高的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和基地,打造山东省节能环保基地的群体名片。到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实现产值突破一万亿。

三、深入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我省有国家级各类循环经济试点市、县、园区及企业38个,省级各类试点289个。循环经济已从过去的“三废”利用,发展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新产品研发、挖潜增效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期间,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实现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800亿元,利润210亿元。近期,省人大正在对《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进行修改完善,预计下半年将正式出台。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省节能办正在起草全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意见,筹备召开全省循环经济现场会,争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记者:我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了“加快构筑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请问在省级空间开发利用新格局方面,国土资源工作有哪些考虑?

张庆坤: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空间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设区的市空间规划范围为市辖区)三级”。2015年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环保部的要求,我省在桓台县开展了“国土空间综合规划”试点。试点以“统一空间发展目标,明确空间管控边界,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总体目标为引领,坚持了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较好地解决了县域内规划过多、相互矛盾、重城轻乡、用地粗放等问题,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的“多规融合”,建立了用途管制“一张图”的管制机制。

作为省级空间规划,它是省域国土空间发展的总纲,应立足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综合考虑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求与可能,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资源持续、环境安全、生态良好等多个目标,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与布局为主线,统筹安排人口迁移、城乡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的空间布局,形成统一的省域空间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是研究形成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在分析梳理省级各类空间性规划采用的基础数据、分类体系等基础上,从已有的数据基础和管理需求出发,研究统一的基础数据和用地分类;

二是研究提出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指标体系。针对各类空间性规划的目标衔接问题,从有利于空间资源统筹利用出发,研究确定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三是研究确定统一的省级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格局。省级空间规划是省域空间发展总蓝图,也是省级政府公共服务和政策供给在空间上的统筹部署,是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约束性规划,应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研究提出省域空间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确定省域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战略格局。

四是研究构建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横向上,明确省级空间规划与现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省级空间性规划的关系;纵向上,研究省级空间规划如何落实国家空间规划和空间发展重大战略要求,并对市县级空间规划做出指导和约束,强化市县级空间规划空间安排和用途管制的作用。鼓励各地根据空间发展和管理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规划功能定位及结构关系、不同规划实施空间治理和优化空间结构的具体路径和模式。

五是研究探索省级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机制。从工作组织、工作方式、技术路径、融合重点、成果形式、协作机制和实施等方面,提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制度改革的建议。

目前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还是属于一个规划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策、机制、规范要求,所以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的一些安排,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做好对空间规划的工作。通过这个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后,感谢媒体的各位记者朋友,对规划工作的关心支持。

记者:《实施方案》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设要取得决定性成果,请问下一步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庄荣盛: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优先的任务。为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2014年我省开展了红线划定前期研究工作,2015年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等7个部门印发了我省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组织17市政府开展划定工作。目前,我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7市已经基本确定了红线区的数量、位置、面积和边界。本月,我厅已会同省有关部门逐一对17市划定方案进行了审查和技术验收。

为确保实现《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下一步我省将着力着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各市对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做进一步优化调整;按照各市上报结果,编制完成《山东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二是根据最终确定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全面完成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分区和边界勘定工作,上述各类区域的规划确需修编的,要按程序重新报批,确保生态红线全面落地。三是进一步完善生态红线制度体系,研究建立生态红线区域生态补偿、绩效考核制度,在红线区域范围内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记者:我省目前已经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提前5年完成了国家任务,请问我们在推进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对于巩固和扩大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成果,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措施?

耿庆海:为解决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自2008年起就在全省推广烟台莱山区经验,大力构建“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将城市和农村的环卫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将城市生活垃圾设施功能向乡村辐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山东省文明委2011年起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2016年5月,我省正式成为全国首批4个通过中央10部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的省份。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一是健全工作组织机制。2014年3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转发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办发〔2014〕18号),对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做出全面部署,省主要领导多次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014年,省委宣传部等14部门建立了省城乡环卫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紧密沟通协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劲态势,实现了对各地的有力指导和监督。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定期研究推进,加强督促检查,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组织,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目前,全省132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组建了县、镇、村三级环卫管理网络,为工作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按照全省的部署,各地不断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镇村环卫保洁及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截至2015年底,全省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08座,日处理能力5.8万吨,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79%,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村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意见》(鲁建发[2014]4号),加快推进全省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各地共建成运行垃圾中转站2049座,实现了1个乡镇(街道)建设1处生活垃圾转运站、10至15户配备1个收集容器的目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同时,在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中,我们大力推广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并加强规范监督。在建设硬件设施的同时,各地集中开展乡、村生活垃圾清理攻坚战,对乡镇、村庄内外、道路沿途积存的大量垃圾进行全面清理,累计清理存量垃圾6000余万吨,垃圾围村、围镇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和舆论宣传。在工作推进中,我们建立了调度通报制度,每月调度设施建设、垃圾收运、人员配备和经费收支等情况,并计入省委对各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总分。每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帮包3个工作进展缓慢的县市区,对工作不力的逐级约谈各市、县、乡镇主要负责人。2015年,我们采取由省文明委组织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第三方机构现场暗访的方式严格进行全覆盖认定,截至2015年底,全省132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标准。我们在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了城乡环卫一体化专栏,及时宣传先进典型,曝光负面典型。各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农村政务公开栏、宣传栏等阵地作用,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营造村镇环卫工作浓厚氛围。

可以讲,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省农村垃圾围村、围镇、脏乱差的现象基本得到改变。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但是垃圾每天都要产生,要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成效,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持续用力,不断改善。特别是在“四化”(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市场化、法治化)方面要进一步地加强。通过这“四化”,建立起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运体系,进一步全面治理存量垃圾,实现全省乡村环境美、田野美、生活美。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陈强:记者提问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需要进一步了解和采访问题的,请联系省发改委环资处副处长高建军。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