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鲜空气也是地方竞争软实力

03.02.2015  13:49

  环保部近日发布了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去年空气质量达标的有海口、深圳、珠海、福州、惠州、昆明等8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个城市为保定、邢台、石家庄、唐山、邯郸、衡水、济南、廊坊、郑州和天津。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社会发展程度最高的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主要城市和其他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和空气质量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和空气质量的总体水平。这次环保部发布的数据表明,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初显成效,主要表现为空气达标城市比例和达标天数增加,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重污染天气发生频次和强度有所降低。客观地说,在近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中,去年取得的治理成效是比较突出的,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汲取运用。
  上述三个区域中,就总体状况而言,珠三角区域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好,长三角区域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次之,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再次之。造成这种空气质量“阶梯”分布局面,一方面与各区域、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有关。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位于我国南方,有的城市濒临海滨,空气质量基础条件较好,不少城市的地形和气候利于污染物扩散;京津冀区域位于我国北方,滨海城市不多,冬天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大幅减少,多数城市供暖以燃煤为主,地形和气候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另一方面,空气质量“阶梯”分布,也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有关。珠三角、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和加工贸易业比较发达,制造业和重工业比重逐渐降低;京津冀区域特别是河北省一些城市,水泥、钢铁、化工污染较重的企业,在产业结构中仍占不小的比例,而且这些企业就业密度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和产业升级换代难度很大,大气污染治理的任务和压力十分沉重。
  基于此,在分析研究不同区域、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时,我们既要有历史的视角,也要有发展的眼光,既要看到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因素,也要看到一些区域、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实际成效,即便这些区域、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目前看来并不光鲜,空气质量状况仍远不尽如人意。大气污染治理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些空气质量基础条件好的城市,如果在大气治污上工作不力、松弛懈怠,空气质量很可能急转直下;而那些空气质量基础条件不好,治污欠账较多的城市,只要认清严峻的形势,以大无畏的气概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大气治污,就可能换来空气质量的持续、稳步向好,假以时日,定将取得不俗的治理成效。
  古人说,“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现如今,清风明月、新鲜空气已不是造物者赐予我们的无尽宝藏,而是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花大价钱才可能得来的稀缺资源,是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竞争软实力。今天某个城市的新鲜空气可能还不多,在发展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但只要坚持大气治污不放松,并大力发展自己这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如有的城市决定把大气治污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势产业,力求实现大气治污和经济效益双赢),在日趋激烈的地方经济社会竞争中,它就可能逐渐占据先机和主动,赢得清风明月、新鲜空气永远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