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峰:以“谋事要实”精神建设一流新型智库

07.01.2016  09:33

践行 “三严三实

最终要落脚到“谋事要实”、干事创业上来

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践行“三严三实”,目的是要以更务实的精神和更扎实的作风开创性地做好各项工作,推进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谋事要实”的解释是,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段话中说明了谋事要实的内涵和它的本意,就是三个符合:符合实际的情况,符合客观的规律,符合科学的精神。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反对的方向,或者是应该否定的两个“”,就是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这“三个符合”“两个反对”,对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完全适合,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从党的历史看,“谋事要实”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邓小平说:“我看大庆讲‘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谋事、创业、做人的“三实”是对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精神的最新概括,是党的一贯主张。之所以在党的历史上不断提出,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总是有偏离的倾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前提,“谋事要实”讲的就是这个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符合”要求,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从“三严三实”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看,“谋事要实”是“三严三实”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无论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还是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最终都是要让党员干部以务实的作风来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踏踏实实地谋事做事,在扎实工作、实干兴邦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改革和发展任务更加繁重的时期,就更加需要谋事要实的精神。

谋事要实”对改革传统的科研体制具有现实针对性

多年来,我国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管理体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不实”的问题,如:读书多但不深入,没有把学习作为生活方式,反而作为“装饰”。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淡薄,学术上想走“捷径”,成果鉴定碍于面子。片面追求经费、项目、论文、专利数量,对重大成果产出和科研核心竞争力重视不够,导致碎片化扩张、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急功近利,不能把近期工作和长期规划有效对接,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治学精神。个别科研人员学术诚信意识淡薄,科研行为不够规范,存在伪造、篡改、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研究存在“雾里看花”“先入为主”,对策建议过于追求“短平快”,一些政策、建议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缺乏操作性。如此等等问题,都严重影响到科研工作尤其是科研成果质量。建设一流新型智库,必须以“谋事要实”的精神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对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谋事要实”是做人的根本、做事的准则、做学问的规矩。当前,我院科研所转型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上。能否建成一流科研机构,一流新型智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有必要弘扬从严从实的思想精神和科研精神,凝聚起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把“三严三实”要求贯彻落实到科研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形成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推动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使科研人员想得远、坐得住、钻得进、研得深,多出精品、多出成果。我院实施的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对解决不严、不实的问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以“谋事要实”精神办好省情研究院

省情研究院是我院实施创新工程新组建的研究单位,承担着打造省情研究数据库和市县综合评价中心,逐步形成项目设计、抽样设计、调查实施、数据获得、数据分析、指标体系构建、政策评估等科学研究和项目实施能力,服务于智库建设和社科研究的任务。省情院组建之初,院领导就要求我们不好高骛远,不脱离社科院的实际,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按照科研规律,聚焦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战略性问题,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发掘和分析,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规律并进行科学预测,推出基于数据的研究产品,逐步打造权威的发布与品牌服务。本着“谋事要实”精神,省情院组建之后,我们立即启动了2015山东省综合经济社会大型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抽样方法、调查员培训、入户调查、问卷核对和审查、数据录入、资料分析、成果发布的不同环节,我们都努力体现“三严三实”的要求。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团队立身之本,“”是调查质量之基。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打造好一流的省情数据库,为建设一流新型智库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