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净输出时代的三农发展机遇

30.01.2015  11:17

  我国已进入了资本净输出时代,如果能够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三农,那么三农发展的动力将更有力更持久。

  近期,有三个最新发布的内容关乎三农发展的大环境和新机遇,值得关注。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去年全年中国GDP增长7.4%,是1990年以来最低全年增速。这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新情况。这种“七上八下”的中高速增幅,构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较低的经济增长、更为公平的收入分配、更为平衡的经济结构、加速的产业升级换代。

  几乎与国家统计局发布此数据同时,商务部网站公布,中国2014年实际使用外资约1196亿美元,增长1.7%;而对外投资却维持两位数的增速,整个对外直接投资金额预计约为1400亿美元规模。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表示,“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普遍规律,是从经贸大国迈向强国的重要标志。”中国由此进入了资本净输出时代。这将是中国经济新的常态现象,也是研究包括三农发展在内的经济社会问题值得重视的新情况。

  1月22日,首部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全国性指导文件——《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份文件明确规定现阶段能进场的农村产权交易品种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为主,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承包权。

  综合分析这三方面信息,可以得出在我国资本净输出时代,三农发展比以往有更多新机遇的结论。在一系列境外投资鼓励政策的刺激下,社会资金对外投资的积极性得到极大释放,因而在中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下,能够实现对外投资的逆势井喷,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资金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能有更强的力量参与经济建设。

  在对外投资超常增长的背景下,我们来看国办发布的《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可以说是加强对三农发展投资强度的政策鼓励,具有很重的分量。农村要加快发展,农业要转型升级,无疑都需要大量投资。我国发展长期积累了对三农的很多欠账。眼下,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已经在政策上、投入上、资源配置上,更多向三农倾斜,逐步弥补农业现代化短板和农村发展滞后的欠账,谋求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新格局。政府的扶持与投入很重要,但是如果能够撬动市场可以配置的更多社会资金进入三农,三农发展所获得的动力将更有力更持久。

  近年来,随着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需求明显增长,许多地方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然而,由于各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不平衡,其设立、运行、监管都有待规范。由于农村土地的产权权属关系复杂,适用的规则也不同,《意见》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上进行了分类指导,旨在落实“三权分置”,防止农民因流转而失地。在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发展红利的前提下,鼓励城乡人才、资金以适当方式参与到三农发展过程中,必将激活良性的城乡互动,进一步解放潜在的生产力,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启一个豁然开朗的新局面。

  成为对外投资大国,可以说是中国在世界上已然崛起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泱泱大国何以能够再次崛起?原因很多,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农民的勤劳、担当与所做出的牺牲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前期货物贸易和吸收外资是主渠道,后期“走出去”、服务贸易逐步发力,资本输出参与全球价值链逐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是必然路径,有利于推动整个国内产业升级、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但与此同时,让三农发展也能够承接资本的推动,农业加快现代化进程,农村农民普遍感受到财富的阳光更是资本大国的应有之义。中国成长新常态,对外投资新形态,三农发展新起点。这个新起点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