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两会】农业资源要素绷得太紧 能力建设比粮食增产更重要

29.01.2015  17:28

□CFP供图  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农民在果园里机械化耕作准备间作花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我省粮食总产达到919.3亿斤,实现“十二连增”。但在分析问题时又同时指出,有些地方水、土壤污染依然较重,地下水漏斗区还在扩大。

  农业向何处去?如何实现数量和质量并重?

  粮食安全与增产之辩

  在大旱之年,粮食实现“十二连增”,成绩来之不易。去年,潍坊旱情尤为严重,最终调用了长江水、黄河水抗旱保收。

  “不能再简单追求产量了,粮食安全的重点应放在农业生产能力建设上来。”1月28日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省人大代表、潍坊市委书记杜昌文第一条建议就说农业。

  他说,现在农业资源要素绷得太紧,简单追求产量的路子走不通了。许多发达国家立法规定,耕地到一定年限必须休耕,而我们却拼命提高复种指数,“有的竟一年四季生产”。

  农作物一般需要二十多种微量元素,但现在过度使用化肥,补充的只有过剩的氮磷钾。跟过去同样的方子,现在有些中药效果没有了,问题就出在土地上。

  一味地追求产量,还会造成谷贱伤农,形成恶性循环,但是如果没有粮食产量保证,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省人大代表、莘县县长张国洲坦言,农村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仍然薄弱,如果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牢牢“锁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如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粮食丰收问题不大。

  杜昌文认为,在保证耕地红线基础上,应研究粮食国际平衡战略,在国际范围上调剂余缺。“只要农业能力足够强大,想生产什么就能生产,就不会造成过度依赖进口。”

  关键是土地要“有机”

  寿光,我省著名的蔬菜之乡,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达80万亩。给“疲劳的土地”治病,当地已迈开步子。

  2010年,寿光启动蔬菜“沃土计划”示范工程,每年拿出300万元补贴,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激发土壤活力。从2014年开始,寿光大面积推广“沃土计划”,计划到2020年市财政每年投入800万元,每年改良土壤5万亩,目前已改良30万亩。而我省耕地质量提升计划,也将寿光列为试点。

  “最直观的变化是,一铁锹下去,地里有蚯蚓了。”省人大代表、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说,由于常年种蔬菜,寿光根结线虫比较普遍,政府通过招投标遴选出一部分能效好、无毒的农药。“现在农资产品有成千上万种,农民无所适从,政府应该规范。”

  在耕地质量提升过程中,一些企业也发现了转型升级的机遇。作为一家造纸企业,泉林秸秆制浆造纸综合利用模式已获得业界认可,本色纸已行销全球。但省人大代表、泉林纸业董事长李洪法说,现在他们以秸秆为原料,不仅造纸还生产高端化肥——黄腐酸,“吃干榨尽”原料,提高附加值。现在我省几百万亩耕地用上了这种肥料。

  他说,黄腐酸可以降低化肥施用量,是一种天然的荷尔蒙植物源激素,可以促进根系分裂发芽,提高氮磷钾离子的交换能力,提高养分利用率。通过对比精准实验,化肥减少30%用量,施用加有黄腐酸肥料的玉米增产量达10%左右。“要让农作物品质提升,保证稳产,农民收入高了自然愿意用。”他说。

  改革出“能力”

  我省是个严重缺水的省份,人均、亩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1/7。2013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中,800多万亩未能灌溉。

  水本来就少,全省却有2000万亩地没有采取节水措施。

  “节水能力只有尽快赶上发达国家水平,水才能够用。”杜昌文代表认为,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要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农业节水的重要突破口。“各方面用水核定基本量,超出的部分实行阶梯累计水价,通过价格形成机制调配有限的资源。”

  省人大代表、金正大公司副总裁高义武则看中确权颁证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肥一体化技术,这几年发展很快,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型经营主体增多了。”

  李洪法说,如果使用黄腐酸,一亩地增收100元,1000亩就是1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更愿意算这个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