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垃圾革命”的第一步

04.09.2019  17:31

  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7月1日起正式施行,垃圾分类成了上海乃至全国的热门话题。广大城市居民普遍感慨,垃圾分类这一回“动真格”了。

  “动真格”无疑体现在一系列硬杠杠、硬约束上:对源头减量和全程分类管理作出强制规定;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规定了严格的惩戒措施,将生活垃圾管理综合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将单位和个人违规信息纳入社会信用系统。

  上海的率先行动传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城市的垃圾分类已经从劝导志愿阶段进入强制推进阶段,已经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答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范畴。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今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从长远来看,当下的垃圾分类行动,正是中国城市一场系统性“垃圾革命”的开端。这场革命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步是用3到5年时间,通过强制性的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垃圾处理从填埋为主向焚烧为主、辅以资源化利用的重大转型,重点是处理好日益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第二步是再用10到15年时间强化循环经济、建设低废城市,重点是减少生活垃圾的增长和末端处理的分量,提高资源循环率,大幅减少垃圾焚烧和填埋比重。

  近日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中,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高度认可。在确立了垃圾四分类,即分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种类型之后,还要狠抓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

  事实上,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更大挑战,在于垃圾前端分类标准的设置如何与后端处理能力相匹配。接下来应建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目标的数据共享大平台,以稳定可靠的数据采集机制和公开透明的数据发布渠道,增强公众对自己付出结果的感知度。

  垃圾分类只是垃圾处理乃至“垃圾革命”的第一步,由此入手,探索构建闭合的垃圾分类处理链条,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我国“垃圾革命”才能抵达最终目的地。(谭衷) 

        编辑:李真        责任编辑:胡立荣
济南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为让公众意识到目前进行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并掌握垃新华网